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唐扶
唐敏
唐文鳳
唐文灼
唐文炳
唐文獻(xiàn)
唐文若
唐時(shí)
唐時(shí)升
唐晅妻張氏
唐景崧
唐暄
唐最
唐朝
唐末僧
唐末朝士
唐林
唐樞
唐樹義
唐樹森
唐格
唐桂芳
唐梅臞
唐夢(mèng)賚
唐棣
唐榛
唐正雅
唐求
唐汝翼
唐汝詢
精選古詩
海天春曉十首
曉天見雪二首
飛來寺二首
金陵勝覽二首
奉和都臺(tái)憂水患詩即次原韻
送別胡一齋同年還鄉(xiāng)
挽丘醫(yī)官二首
送邢大舍人二首
古詩名句
尋林煙露晚,掃石泉蘿偏
瑩神庶遺境,歷寂焉累煩
身與鳥共遠(yuǎn),興將云獨(dú)還
以求滄洲侶,永矣洗心言
谷口翠微路,深溪明藥叢
宴林候巾舄,卷幔來群峰
心遠(yuǎn)魚鳥狎,跡幽猿鹿同
行當(dāng)復(fù)搖棹,杳靄東林鐘
查古詩
搜索
惡氛行
作者:
楊慎
朝代:
明
金碧山前惡氛起,虜馬來飲滇海水。
城西放火銀漢紅,炎焰塵頭高十里。
兩重日暈圍白虹,萬家仰首呼蒼穹。
相顧慘然無顏色,嗚呼寄命須臾中。
賊徒渾幾個(gè),枕戈臨水臥。
我軍屯北門,分明不敢過。
土酋脅盟來索官,城上無言騎堞看。
父老倉忙雙涕泗,細(xì)說去冬尋甸事。
弦急柱促柄倒持,首禍今朝竟何自。
堂堂之陣誰主兵,喁喁公等皆儒生。
賊來不肯令出哨,賊去但解抬空營(yíng)。
豈無雄武士,奮身思一決。
咫尺轅門不肯前,怒發(fā)沖冠氣填咽。
況聞千金逐日費(fèi),連月公儲(chǔ)已傾竭。
土兵抄掠盡村園,升天無梯地?zé)o穴。
熙皞閭閻踰百年,太平官府真神仙。
紫薇迢迢華蓋遠(yuǎn),虛將敲樸威窮邊
。
邊隅一旦紛解瓦,喑嗚變作擎拳者。
喑嗚擎拳兩柰何,君不見建武年中任校尉,又不見開元年中張乾陀。
詩句欣賞
MORE+
高談厭俗嘩,琴書共一家
出處:
齋居次楊名父韻
作者:
楊旦
朝代:
明
倚馬才何捷,驚鴻勢(shì)忽斜
出處:
齋居次楊名父韻
作者:
楊旦
朝代:
明
年光消竹葉,勛業(yè)愧菱花
出處:
齋居次楊名父韻
作者:
楊旦
朝代:
明
省可隨流去,浮名水上槎
出處:
齋居次楊名父韻
作者:
楊旦
朝代:
明
池上亭臺(tái)好,山光映水光
出處:
搆亭池上
作者:
楊旦
朝代:
明
竹胎初脫錦,柳眼半舒黃
出處:
搆亭池上
作者:
楊旦
朝代:
明
撫事看云變,焚香坐日長(zhǎng)
出處:
搆亭池上
作者:
楊旦
朝代:
明
陶然有真趣,物外足徜徉
出處:
搆亭池上
作者:
楊旦
朝代:
明
習(xí)靜耽幽僻,門無五尺童
出處:
準(zhǔn)卿讀書僧舍次韻
作者:
楊旦
朝代:
明
援琴彈古調(diào),揮扇引清風(fēng)
出處:
準(zhǔn)卿讀書僧舍次韻
作者:
楊旦
朝代:
明
江柳搖村綠,山花倚檻紅
出處:
準(zhǔn)卿讀書僧舍次韻
作者:
楊旦
朝代:
明
談經(jīng)應(yīng)坐久,不覺月生東
出處:
準(zhǔn)卿讀書僧舍次韻
作者:
楊旦
朝代:
明
百里驅(qū)馳倦,行行日已西
出處:
新昌道中
作者:
楊旦
朝代:
明
斷橋人病涉,危磴馬驚嘶
出處:
新昌道中
作者:
楊旦
朝代:
明
春淺寒猶峭,峰回路欲迷
出處:
新昌道中
作者:
楊旦
朝代:
明
岧苕關(guān)嶺上,極目萬山低
出處:
新昌道中
作者:
楊旦
朝代:
明
坐久渾忘倦,重門鎮(zhèn)日關(guān)
出處:
縉云行臺(tái)
作者:
楊旦
朝代:
明
數(shù)株臺(tái)下柏,千疊案頭山
出處:
縉云行臺(tái)
作者:
楊旦
朝代:
明
校閱何曾暇,驅(qū)馳不暫閒
出處:
縉云行臺(tái)
作者:
楊旦
朝代:
明
丁寧二三子,早折桂枝還
出處:
縉云行臺(tái)
作者:
楊旦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
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城西放火銀漢紅,炎焰塵頭高十里。
兩重日暈圍白虹,萬家仰首呼蒼穹。
相顧慘然無顏色,嗚呼寄命須臾中。
賊徒渾幾個(gè),枕戈臨水臥。
我軍屯北門,分明不敢過。
土酋脅盟來索官,城上無言騎堞看。
父老倉忙雙涕泗,細(xì)說去冬尋甸事。
弦急柱促柄倒持,首禍今朝竟何自。
堂堂之陣誰主兵,喁喁公等皆儒生。
賊來不肯令出哨,賊去但解抬空營(yíng)。
豈無雄武士,奮身思一決。
咫尺轅門不肯前,怒發(fā)沖冠氣填咽。
況聞千金逐日費(fèi),連月公儲(chǔ)已傾竭。
土兵抄掠盡村園,升天無梯地?zé)o穴。
熙皞閭閻踰百年,太平官府真神仙。
紫薇迢迢華蓋遠(yuǎn),虛將敲樸威窮邊。
邊隅一旦紛解瓦,喑嗚變作擎拳者。
喑嗚擎拳兩柰何,君不見建武年中任校尉,又不見開元年中張乾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