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喬潭
喬琳
喬用遷
喬知之
喬肅
喬舜
喬萊
喬行簡
喬遠炳
喬重禧
喬長史
乙支文德
九華山白衣
九山人
九泉前賢
習鑿齒
書山
書成
書生
書諴
乩仙
乾道民謠
了亮
了元
了慧
了禪
于東昶
于九流
于云升
于云贊
精選古詩
龍井十題其三
龍井十題其九
龍井十題其七
龍井十題其十
龍井新亭
偈
偈
曹孝女廟
古詩名句
野僧相后先,時來滌煩心
金飆動地至,蕭蕭但空林
炎涼亦偶爾,倚樹成孤吟
我愛向子平,所志畢婚嫁
放志游名山,觸目窺大化
此公亦高人,孰可攀逸駕
世緣幸粗了,農事更多暇
周覽須及時,胡為草堂下
查古詩
搜索
送鄭叔車
作者:
張孟兼
朝代:
明
鄭子離襁褓,所怙惟乃父。
父昔仕燕京,半世去鄉(xiāng)土。
子家孝義門,十世居同聚。
派衍白麟支,望出滎陽譜。
庭常無間言,禮或習鄒魯。
雞鳴起盥櫛,合食聞鐘鼓。
雖當喪亂后,遵訓仍厥祖。
我家故同邑,匪聞目親睹。
況子吾素知,才華足多取。
豁落義氣俱,咳唾珠璣吐。
揮毫走蛟螭,作賦凌鸚鵡。
昆弟既謂賢,親鄰亦稱數(shù)。
久欲尋父去,奈時方用武。
消息十年無,道路滿豺虎。
近傳燕薊平,不覺喜而舞。
聞父已南還,恨不身插羽。
斂衣即登途,宵進江上櫓。
忘食并兼程,亦不避風雨。
逾旬及南京,父病將愈。
逆旅會面歡,勝渴飲酥乳。
比鄰走翁嫗,環(huán)視立如堵。
我時往相見,政值日卓午。
挽之入客邸,共談坐揮麈。
問言念父情,情深話諲縷。
如子之所經(jīng),跋涉甚辛苦。
春泥膏土脈,停云黯天宇。
朝行履濡露,暮宿定林莽。
我惟純孝者,往往見前古。
名同金石堅,不與草木腐。
事親在娛樂,奚必養(yǎng)三釜。
羨子為此行,于世豈無補。
聞者大驚奇,見者輒夸詡。
人生斯足榮,何用效題柱。
是言良已解,口答頭屢俯。
陋予亦胡為,問學本狂瞽。
三年事占畢,竟日拘訓詁。
環(huán)列紛叩難,類敵張勁弩。
內顧實空乏,畏彼搜林斧。
幸哉搢紳交,脫略噲等伍。
或時臥養(yǎng)疴,連月不出戶。
今日子來別,省墓亟東下
。
為言奉父命,明發(fā)河之滸。
此還暫當來,寤寐歌《陟岵》。
聞之觸鄉(xiāng)思,嘅嘆髀頻拊。
吾翁發(fā)垂白,不得躬干蠱。
便欲從子歸,致身學稼圃。
敝廬南山中,風物詫韋杜。
桃李自滿蹊,去天才尺五。
但見桑麻榮,豐年多黍稌。
昨宵夢先壟,松楸長栩栩。
強起訴此懷,喚仆買清酤。
春風吹柳條,夜雨漲江浦。
勸子盡一觴,聊以寫心腑。
詩句欣賞
MORE+
駕鶴山前云淡澹,伏龍城畔草離離
出處:
十六日偕胡余二守登柳州南樓小酌
作者:
霍與瑕
朝代:
明
三杯二守同清暇,千古風流應在茲
出處:
十六日偕胡余二守登柳州南樓小酌
作者:
霍與瑕
朝代:
明
風日爭秋客路遙,小山孤枕思寥寥
出處:
七月三日午刻走筆
作者:
霍與瑕
朝代:
明
龍江雷雨來何暮,鹢舫炎蒸苦不消
出處:
七月三日午刻走筆
作者:
霍與瑕
朝代:
明
孟浪半生空自瘁,奔波雙鬢為誰凋
出處:
七月三日午刻走筆
作者:
霍與瑕
朝代:
明
新詩倚棹邀靈貺,一朵祥云沛澤饒
出處:
七月三日午刻走筆
作者:
霍與瑕
朝代:
明
十載江湖不記還,今攜妻子入樵關
出處:
走筆答何次瀾見寄
作者:
霍與瑕
朝代:
明
熹微煙火饒新賞,管領風花得舊間
出處:
走筆答何次瀾見寄
作者:
霍與瑕
朝代:
明
獨對兔蟾秋淡蕩,不聞雞犬夜平安
出處:
走筆答何次瀾見寄
作者:
霍與瑕
朝代:
明
山中合有諸仙在,行訪真詮駐壯顏
出處:
走筆答何次瀾見寄
作者:
霍與瑕
朝代:
明
寥落城東舊草堂,標枝幾處蘸荒塘
出處:
天香草堂見梅
作者:
霍與瑕
朝代:
明
喜看春色隨長至,遂有梅花傍短墻
出處:
天香草堂見梅
作者:
霍與瑕
朝代:
明
夕照熹微橫瘦影,山風斷續(xù)遞寒香
出處:
天香草堂見梅
作者:
霍與瑕
朝代:
明
殷勤把酒同歡賞,遲爾和羹待歲陽
出處:
天香草堂見梅
作者:
霍與瑕
朝代:
明
東風送暖到仙城,幽谷紛紛求友聲
出處:
粵山社會逢海嶼初度
作者:
霍與瑕
朝代:
明
初度可誰逢社會,十年而長是鄒兄
出處:
粵山社會逢海嶼初度
作者:
霍與瑕
朝代:
明
新詩落落饒春思,雅量汪汪不世情
出處:
粵山社會逢海嶼初度
作者:
霍與瑕
朝代:
明
且莫滄洲偷摘果,碧桃今始放紅英
出處:
粵山社會逢海嶼初度
作者:
霍與瑕
朝代:
明
鷓鴣何事喚紛紛,歌在湖山萬頃云
出處:
春山偶筆
作者:
霍與瑕
朝代:
明
燕雀豈知鴻鵠志,鳳凰曾與鶩雞群
出處:
春山偶筆
作者:
霍與瑕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父昔仕燕京,半世去鄉(xiāng)土。
子家孝義門,十世居同聚。
派衍白麟支,望出滎陽譜。
庭常無間言,禮或習鄒魯。
雞鳴起盥櫛,合食聞鐘鼓。
雖當喪亂后,遵訓仍厥祖。
我家故同邑,匪聞目親睹。
況子吾素知,才華足多取。
豁落義氣俱,咳唾珠璣吐。
揮毫走蛟螭,作賦凌鸚鵡。
昆弟既謂賢,親鄰亦稱數(shù)。
久欲尋父去,奈時方用武。
消息十年無,道路滿豺虎。
近傳燕薊平,不覺喜而舞。
聞父已南還,恨不身插羽。
斂衣即登途,宵進江上櫓。
忘食并兼程,亦不避風雨。
逾旬及南京,父病將愈。
逆旅會面歡,勝渴飲酥乳。
比鄰走翁嫗,環(huán)視立如堵。
我時往相見,政值日卓午。
挽之入客邸,共談坐揮麈。
問言念父情,情深話諲縷。
如子之所經(jīng),跋涉甚辛苦。
春泥膏土脈,停云黯天宇。
朝行履濡露,暮宿定林莽。
我惟純孝者,往往見前古。
名同金石堅,不與草木腐。
事親在娛樂,奚必養(yǎng)三釜。
羨子為此行,于世豈無補。
聞者大驚奇,見者輒夸詡。
人生斯足榮,何用效題柱。
是言良已解,口答頭屢俯。
陋予亦胡為,問學本狂瞽。
三年事占畢,竟日拘訓詁。
環(huán)列紛叩難,類敵張勁弩。
內顧實空乏,畏彼搜林斧。
幸哉搢紳交,脫略噲等伍。
或時臥養(yǎng)疴,連月不出戶。
今日子來別,省墓亟東下。
為言奉父命,明發(fā)河之滸。
此還暫當來,寤寐歌《陟岵》。
聞之觸鄉(xiāng)思,嘅嘆髀頻拊。
吾翁發(fā)垂白,不得躬干蠱。
便欲從子歸,致身學稼圃。
敝廬南山中,風物詫韋杜。
桃李自滿蹊,去天才尺五。
但見桑麻榮,豐年多黍稌。
昨宵夢先壟,松楸長栩栩。
強起訴此懷,喚仆買清酤。
春風吹柳條,夜雨漲江浦。
勸子盡一觴,聊以寫心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