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盧岳
盧崇道
盧并
盧應(yīng)徵
盧延讓
盧廷輔
盧弼
盧彭祖
盧征
盧德儀
盧德嘉
盧懷慎
盧思道
盧拱
盧摯
盧攜
盧文弨
盧文紀(jì)
盧方春
盧昭
盧景亮
盧條
盧某
盧栯
盧梅坡
盧夢陽
盧楠
盧正中
盧殷
盧氏
精選古詩
游洞霄
采金櫻子
蠟梅
句
念奴嬌詠月
芍藥
芭蕉
花前獨(dú)酌二絕句其一
古詩名句
有客臨高無一語,洛陽花事正堪愁
疏枝孤館日橫斜,影落云根復(fù)水涯
殘雪野橋人獨(dú)立,一鉤新月上梅花
都是西湖歲月滋,今來出此筆三枝
申江一夜春潮急,看立濤頭不濕旗
林云淡蕩動(dòng)秋風(fēng),壑底靈泉養(yǎng)蟄龍
木落天長月如水,何當(dāng)騰去比孤鴻
聯(lián)珠綴玉妙文章,一掃毛穎百丈長
查古詩
搜索
贈(zèng)金華隱者
作者:
高啟
朝代:
明
我聞名山洞府三十六,一一靈跡紀(jì)真箓。
金華秀出向東南,遠(yuǎn)勝陽明與勾曲。
樓臺(tái)縹緲開煙霞,天帝賜與神仙家。
靈源有路不可入,但見幾片流出云中花。
子房之師赤松子,三千年前亦居此。
飛行恍惚誰解尋,漫說至今猶不死。
松花酒熟何處游,瑤草自綠春巖幽
。
群羊臥地散如石,老鹿耕田馴似牛。
聞?dòng)须[君子,乃是學(xué)仙者。
自從入山中,不曾到山下。
世人莫知其姓名,以山呼之不敢輕。
樵夫忽見苦未識(shí),識(shí)疑便是黃初平。
嗟我胡為在塵網(wǎng),遠(yuǎn)望高峰若天壤。
茯苓夜煮倘許飧,鐵杖來敲石門響。
詩句欣賞
MORE+
龍沙公子清且美,玉立芙蓉照秋水
出處:
送周侍郎定江浙賦稅還大都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前席才名賈誼賢,出關(guān)氣槩終軍偉
出處:
送周侍郎定江浙賦稅還大都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恭捧帝符臨下方,卿云五色分天章
出處:
送周侍郎定江浙賦稅還大都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星軺小駐武陵驛,炎海六月生清涼
出處:
送周侍郎定江浙賦稅還大都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宣朝廷德,意問閭閻
出處:
送周侍郎定江浙賦稅還大都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疾苦游民,亦占籍編
出處:
送周侍郎定江浙賦稅還大都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戶悉按堵,力役均平賦斂輕,去者謳歌來鼓舞
出處:
送周侍郎定江浙賦稅還大都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觀風(fēng)采謠,乃使之職
出處:
送周侍郎定江浙賦稅還大都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任賢使能,惟帝之德
出處:
送周侍郎定江浙賦稅還大都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目擊盛事,豈容緘默
出處:
送周侍郎定江浙賦稅還大都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乃歌曰:生逢舜日當(dāng)堯天,經(jīng)營內(nèi)外皆英賢
出處:
送周侍郎定江浙賦稅還大都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八十衰貧百無補(bǔ),茅檐擊壤歌豐年
出處:
送周侍郎定江浙賦稅還大都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陰霓夜吼風(fēng)雨急,坤維震蕩玄冥立
出處:
題馀姚葉敬常州判海堤卷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桑田變海人為魚,葉侯訴天天為泣
出處:
題馀姚葉敬常州判海堤卷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侯奉天罰誅妖霓,下平水土安群黎
出處:
題馀姚葉敬常州判海堤卷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嶙峋老骨不肯朽,化作姚江捍海堤
出處:
題馀姚葉敬常州判海堤卷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海堤蜿蜒如削壁,橫截狂瀾三萬尺
出處:
題馀姚葉敬常州判海堤卷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堤內(nèi)耕桑堤外漁,民物欣欣始生息
出處:
題馀姚葉敬常州判海堤卷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潮頭月落啼早鴉,柴門半啟臨漚沙
出處:
題馀姚葉敬常州判海堤卷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柳根白舫賣魚市,花底青簾沽酒家
出處:
題馀姚葉敬常州判海堤卷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
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金華秀出向東南,遠(yuǎn)勝陽明與勾曲。
樓臺(tái)縹緲開煙霞,天帝賜與神仙家。
靈源有路不可入,但見幾片流出云中花。
子房之師赤松子,三千年前亦居此。
飛行恍惚誰解尋,漫說至今猶不死。
松花酒熟何處游,瑤草自綠春巖幽。
群羊臥地散如石,老鹿耕田馴似牛。
聞?dòng)须[君子,乃是學(xué)仙者。
自從入山中,不曾到山下。
世人莫知其姓名,以山呼之不敢輕。
樵夫忽見苦未識(shí),識(shí)疑便是黃初平。
嗟我胡為在塵網(wǎng),遠(yuǎn)望高峰若天壤。
茯苓夜煮倘許飧,鐵杖來敲石門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