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蕭紀(jì)
蕭綱
蕭綸
蕭繹
蕭結(jié)
蕭統(tǒng)
蕭綜
蕭縝
蕭翀
蕭翼
蕭聯(lián)魁
蕭肅
蕭膺
蕭至善
蕭至忠
蕭若靜
蕭萐父
蕭蕃
蕭蛻
蕭衍
蕭觀音
蕭規(guī)
蕭詮
蕭豳
蕭貞玉
蕭貢
蕭貫
蕭賁
蕭賾
蕭趙琰
精選古詩
題鎮(zhèn)遠(yuǎn)何貳守東巖四詠用林見素韻其二
題鎮(zhèn)遠(yuǎn)何貳守東巖四詠用林見素韻其三
題鎮(zhèn)遠(yuǎn)何貳守東巖四詠用林見素韻其四
雜詠四首其一
雜詠四首其二
雜詠四首其三
雜詠四首其四
哭樞侄喪婦
古詩名句
裊裊西風(fēng)散白蘋,冥冥落日起黃塵
青娥不分秋容寂,故染楓林似老人
槁葉含風(fēng)彈夜弦,蟪蛄凄唳荅寒蟬
雞鳴埭上繁華子,莫向秋霜惜盛年
九罭無人詠鱒魴,河墳有客嘆牂羊
不知生意能多少,爭得鯤鮞滿尺長
一片浮云萬里心,海波無底未為深
虞淵險(xiǎn)迫羲和疾,空使傍人詫鄧林
查古詩
搜索
醫(yī)師行贈(zèng)袁鍊師
作者:
楊維楨
朝代:
元末明初
大茅先生上天司死生,每歲考挍月之二日為嘉平。
至今華陽有仙會(huì),會(huì)則鬼獸叫嘯丹光明。
上帝又閔其人之枉死,必生仙醫(yī)有如貞白者,代居山中救愚氓。
自從貞白上仙去,杏林剪伐橘井夷溝坑。
越七百歲乃有袖云氏,弱冠學(xué)道朝天京。
天子問道賜爵秩,師拂衣去還山自吹鸞鶮笙。
不燒丹,不辟谷,不餐日月精,不役罡訣甲與丁。
人有奇疾弗能名,郁如病草無勾萌。
師一視,攣者伸,瞽者覿,跛者行。
問之無?咀之劑、針石之兵,惟有日兩炊飯折足鐺
。
乃云太上親傳一管筆、三軸經(jīng),無憂祖師傳至我,我奉行之無足驚。
吾聞上古俞跗善療疾,不施湯液,尚須皮毛解剝凈洗五藏腥,如何三經(jīng)一筆乃爾靈。
人報(bào)以金擲之如瓦礫,以廉售欲豈比長安清。
亦何必隱居辛苦注草經(jīng),嗚呼人生喜怒悲樂病易成,須發(fā)日槁為星星。
便從鍊師乞漿啖火棗,青華定錄共共見茅君盈。
詩句欣賞
MORE+
應(yīng)戀木千章
出處:
木蘭花慢
作者:
梁寅
朝代:
元末明初
宜永日?qǐng)D書,涼飆絲竹,皓月壺觴
出處:
木蘭花慢
作者:
梁寅
朝代:
元末明初
蓬萊宛然異境,愛琪花、瑤草近人香
出處:
木蘭花慢
作者:
梁寅
朝代:
元末明初
老矣猶夸能賦,憶君夢(mèng)到華堂
出處:
木蘭花慢
作者:
梁寅
朝代:
元末明初
愛山中日月,春漸去,又還來
出處:
木蘭花慢
作者:
梁寅
朝代:
元末明初
望水繞人家,云生窗戶,岫轉(zhuǎn)峰回
出處:
木蘭花慢
作者:
梁寅
朝代:
元末明初
層層絳桃千樹,似丹霞、散綺映樓臺(tái)
出處:
木蘭花慢
作者:
梁寅
朝代:
元末明初
世上從教桑海,人間自有蓬萊
出處:
木蘭花慢
作者:
梁寅
朝代:
元末明初
漁郎未必是仙才
出處:
木蘭花慢
作者:
梁寅
朝代:
元末明初
偶爾到天臺(tái)
出處:
木蘭花慢
作者:
梁寅
朝代:
元末明初
喜相問相邀,山中殽簌,樹里尊罍
出處:
木蘭花慢
作者:
梁寅
朝代:
元末明初
何便尋歸路,是風(fēng)波險(xiǎn)處未心灰
出處:
木蘭花慢
作者:
梁寅
朝代:
元末明初
要似秦民深隱,桃花只好移栽
出處:
木蘭花慢
作者:
梁寅
朝代:
元末明初
年少羨君,有如瓊樹,相見何晚
出處:
永遇樂
作者:
梁寅
朝代:
元末明初
虎瞰山前,輕船同載,正桂花香滿
出處:
永遇樂
作者:
梁寅
朝代:
元末明初
封溪一夕,孤篷聽浪,又趁朔風(fēng)遄返
出處:
永遇樂
作者:
梁寅
朝代:
元末明初
計(jì)行藏、只堪一笑,怕令白鷗驚見
出處:
永遇樂
作者:
梁寅
朝代:
元末明初
君如管輅,聰明夐異,能道山翁奇蹇
出處:
永遇樂
作者:
梁寅
朝代:
元末明初
絳闕蓬萊,人間天上,翹首仙凡遠(yuǎn)
出處:
永遇樂
作者:
梁寅
朝代:
元末明初
何時(shí)訪我,竹溪松壑,盡有白云堪玩
出處:
永遇樂
作者:
梁寅
朝代:
元末明初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
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至今華陽有仙會(huì),會(huì)則鬼獸叫嘯丹光明。
上帝又閔其人之枉死,必生仙醫(yī)有如貞白者,代居山中救愚氓。
自從貞白上仙去,杏林剪伐橘井夷溝坑。
越七百歲乃有袖云氏,弱冠學(xué)道朝天京。
天子問道賜爵秩,師拂衣去還山自吹鸞鶮笙。
不燒丹,不辟谷,不餐日月精,不役罡訣甲與丁。
人有奇疾弗能名,郁如病草無勾萌。
師一視,攣者伸,瞽者覿,跛者行。
問之無?咀之劑、針石之兵,惟有日兩炊飯折足鐺。
乃云太上親傳一管筆、三軸經(jīng),無憂祖師傳至我,我奉行之無足驚。
吾聞上古俞跗善療疾,不施湯液,尚須皮毛解剝凈洗五藏腥,如何三經(jīng)一筆乃爾靈。
人報(bào)以金擲之如瓦礫,以廉售欲豈比長安清。
亦何必隱居辛苦注草經(jīng),嗚呼人生喜怒悲樂病易成,須發(fā)日槁為星星。
便從鍊師乞漿啖火棗,青華定錄共共見茅君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