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王韞秀
王韻梅
王韶
王韶之
王韶生
王頊齡
王頌蔚
王穎銳
王飛瓊
王馀慶
王駜
王駕
王魏勝
王魯
王魯復
王鯨
王鳴盛
王鳴雷
王鴻儒
王鴻兟
王鴻緒
王鵠
王鵬運
王麟書
王麟生
王默
王黼
王鼎
王齊之
王齊叟
精選古詩
春光好
西江月
側(cè)犯
好事近
如夢令
霜葉飛
南歌子
鷓鴣天
古詩名句
悽切向誰語,殘燈照淚垂
予昔在髫齡,及窺勿塢子
蚤歲步青云,磊磊終貧士
六月被大布,放歌悲世否
奮毫落瓊珠,孤鶴雞群恥
狂飲不懼疾,厭病輒祈死
齷齪市上兒,豈直上下笫
英風不可追,心熱為背泚
查古詩
搜索
送陳將軍還鎮(zhèn)三河
作者:
王稱
朝代:
明
紫髯將軍身七尺,早拜金吾未三十。
臂挽雕弧二石強,腰橫寶劍千人敵
。
曾隨驃騎過祁連,論賞平蕃功最先。
直向交河馳羽檄,肯教烽燧照甘泉。
名高飛將傳異域,氣凌屬國雄燕然。
百年思刷會稽恥,萬里曾屯充國田。
邇來移鎮(zhèn)三河久,馬上黃金垂紫綬。
偏裨皆為六郡英,賢豪不數(shù)云中守。
平原草色獵騎還,雁門雪盡春歸后。
邏靜無傳紫塞煙,客來但醉芳尊酒。
良時躍馬獨朝天,闕下相逢思藹然。
久知公子能虛左,苦憶將軍恒在邊。
錦帶紅纓士如虎,明日都門仍出祖。
節(jié)鉞翩翩不見君,惟見云臺天尺五。
詩句欣賞
MORE+
他時九曲能相訪,與爾中流聞棹歌
出處:
贈晴川居士三首
作者:
陳吾德
朝代:
明
有客遙從廬阜來,舊題名字在丹臺
出處:
與陳隆之太史僑寓廣陵比園廬者累日臨別贈余六絕用此見答
作者:
陳吾德
朝代:
明
袖間拾得金光草,投向滄江夜色開
出處:
與陳隆之太史僑寓廣陵比園廬者累日臨別贈余六絕用此見答
作者:
陳吾德
朝代:
明
南北分攜是此筵,君游紫闥我蒼煙
出處:
與陳隆之太史僑寓廣陵比園廬者累日臨別贈余六絕用此見答
作者:
陳吾德
朝代:
明
不知后夜蕪城月,幾向仙人掌上懸
出處:
與陳隆之太史僑寓廣陵比園廬者累日臨別贈余六絕用此見答
作者:
陳吾德
朝代:
明
廣陵一葉落梧桐,斗酒看君意氣同
出處:
與陳隆之太史僑寓廣陵比園廬者累日臨別贈余六絕用此見答
作者:
陳吾德
朝代:
明
二十四橋秋色迥,參差吹徹月明中
出處:
與陳隆之太史僑寓廣陵比園廬者累日臨別贈余六絕用此見答
作者:
陳吾德
朝代:
明
中朝久已待元瑜,書記翩翩翰苑孤
出處:
與陳隆之太史僑寓廣陵比園廬者累日臨別贈余六絕用此見答
作者:
陳吾德
朝代:
明
裁罷明光詔五色,應(yīng)題尺牘到潛夫
出處:
與陳隆之太史僑寓廣陵比園廬者累日臨別贈余六絕用此見答
作者:
陳吾德
朝代:
明
鸒斯隨處可游身,羅網(wǎng)疏開天色春
出處:
與陳隆之太史僑寓廣陵比園廬者累日臨別贈余六絕用此見答
作者:
陳吾德
朝代:
明
已把閒心對漁父,敢將哀怨托靈均
出處:
與陳隆之太史僑寓廣陵比園廬者累日臨別贈余六絕用此見答
作者:
陳吾德
朝代:
明
酒盡離亭玉露秋,風前贈我雙吳鉤
出處:
與陳隆之太史僑寓廣陵比園廬者累日臨別贈余六絕用此見答
作者:
陳吾德
朝代:
明
飄然攜入空山里,魑魅逢人迥自愁
出處:
與陳隆之太史僑寓廣陵比園廬者累日臨別贈余六絕用此見答
作者:
陳吾德
朝代:
明
昨夜歡聲滿玉堂,爭言寶婺下祥光
出處:
隆之生女賦贈二首
作者:
陳吾德
朝代:
明
盧家祇謂添丁喜,未識傳書是女郎
出處:
隆之生女賦贈二首
作者:
陳吾德
朝代:
明
喜來輒復醉霞觴,羨爾明珠掌上光
出處:
隆之生女賦贈二首
作者:
陳吾德
朝代:
明
庭內(nèi)封胡多玉樹,不知人世有王郎
出處:
隆之生女賦贈二首
作者:
陳吾德
朝代:
明
經(jīng)過茂宰鳴琴地,忽憶孤山一鶴飛
出處:
安義道中聞何老人道前令林君惠政以不善事上官而去有感書屋壁
作者:
陳吾德
朝代:
明
候館棠陰聊系馬,居人指點欲沾衣
出處:
安義道中聞何老人道前令林君惠政以不善事上官而去有感書屋壁
作者:
陳吾德
朝代:
明
陶令歸來五柳長,至今麥穗尚成行
出處:
安義道中聞何老人道前令林君惠政以不善事上官而去有感書屋壁
作者:
陳吾德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臂挽雕弧二石強,腰橫寶劍千人敵。
曾隨驃騎過祁連,論賞平蕃功最先。
直向交河馳羽檄,肯教烽燧照甘泉。
名高飛將傳異域,氣凌屬國雄燕然。
百年思刷會稽恥,萬里曾屯充國田。
邇來移鎮(zhèn)三河久,馬上黃金垂紫綬。
偏裨皆為六郡英,賢豪不數(shù)云中守。
平原草色獵騎還,雁門雪盡春歸后。
邏靜無傳紫塞煙,客來但醉芳尊酒。
良時躍馬獨朝天,闕下相逢思藹然。
久知公子能虛左,苦憶將軍恒在邊。
錦帶紅纓士如虎,明日都門仍出祖。
節(jié)鉞翩翩不見君,惟見云臺天尺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