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韓崇
韓崶
韓師厚
韓希孟
韓常侍
韓常卿
韓應(yīng)
韓延之
韓弇
韓彥古
韓彥質(zhì)
韓必昌
韓忠彥
韓思復(fù)
韓思彥
韓性
韓愈
韓揚(yáng)
韓承晉
韓日纘
韓昭
韓昭裔
韓是升
韓晃
韓晉卿
韓曉
韓晟
韓智玥
韓曾駒
韓松
精選古詩
勉濟(jì)國諸郎
挽四明樂仲本先生其一
挽四明樂仲本先生其二
題鵠山書堂
送章彥端赴夔州太守
送儒士伯堅(jiān)赴會試
寄定??h丞張?jiān)蔬_(dá)
挽繆將軍
古詩名句
凝妝露浥啼珠艷,卻許胡沙盡夜吹
弦索傳頭失頓仁
郵亭新調(diào)冷秋雯
獨(dú)教梁魏風(fēng)流遠(yuǎn),歌詠承平四百春
稀舊賞,淡芳尊
藕絲孔里息閑身
落梅吹徹寒銷未,紅藥花時(shí)又訪君
高城不見暮天長
查古詩
搜索
傳烽歌
作者:
戚繼光
朝代:
明
一炮一旗山海路,一炮二旗石門沖。
一炮三旗臺頭警,一炮四旗燕河攻。
二炮一旗太平路,二炮二旗是喜峰。
二炮三旗松棚路,二炮四旗馬蘭中。
三炮一旗墻子嶺,三炮二旗曹家烽。
三炮三旗古北口,三炮四旗石塘沖。
千賊以上是大舉,百里以外即傳烽。
賊近墻加黑號帶,夜晚添個(gè)大燈籠。
若是夜間旗不見,火池照數(shù)代旗紅。
賊若潰墻進(jìn)口里,仍依百里號相同。
九百以下是零賊,止傳本協(xié)各成功。
單用炮聲分四路,不用旗火混匆匆。
山海大墻皆一炮,石門喜曹二炮從。
臺頭松古三炮定,四炮燕馬石塘烽。
零賊東西一時(shí)犯,兩頭炮到一墩重。
該墩停炮分頭說,東接西來西接?xùn)|。
但凡接炮聽上首,炮后梆響接如風(fēng)
。
炮數(shù)梆聲聽的確,日旗夜火辨分明。
詩句欣賞
MORE+
人言瘦硬已通神,我覺離奇無直干
出處:
黃華老人畫松歌
作者:
黎兆勛
朝代:
清
李侯筆法翁能變
出處:
黃華老人畫松歌
作者:
黎兆勛
朝代:
清
岷山遠(yuǎn)夾雙江流,奇秀直到江陽收
出處:
自滬州東歸
作者:
黎兆勛
朝代:
清
豈無扁舟溯江上,凌云載酒思一游
出處:
自滬州東歸
作者:
黎兆勛
朝代:
清
治平寺中塔鈴語,風(fēng)雨夜合南山頭
出處:
自滬州東歸
作者:
黎兆勛
朝代:
清
閉門一月病難出,更有人事催歸舟
出處:
自滬州東歸
作者:
黎兆勛
朝代:
清
思奇好異要有數(shù),天不假汝空強(qiáng)求
出處:
自滬州東歸
作者:
黎兆勛
朝代:
清
吾生去留緣作主,不必水有蛟龍山有虎
出處:
自滬州東歸
作者:
黎兆勛
朝代:
清
故園得歸姑早歸,莫戀寒鐙臥秋雨
出處:
自滬州東歸
作者:
黎兆勛
朝代:
清
舟人鳴鉦呼曉發(fā),漢嘉西望重云結(jié)
出處:
自滬州東歸
作者:
黎兆勛
朝代:
清
空江濛濛雞一鳴,好在峨眉半輪月
出處:
自滬州東歸
作者:
黎兆勛
朝代:
清
山川何處息戎馬,儒冠不必談風(fēng)雅
出處:
送從弟莼齋從軍
作者:
黎兆勛
朝代:
清
駝天臺下表難成,念我頭顱非壯者
出處:
送從弟莼齋從軍
作者:
黎兆勛
朝代:
清
天末勞人憐汝才,慷慨挺出風(fēng)塵下
出處:
送從弟莼齋從軍
作者:
黎兆勛
朝代:
清
十年浪走我真癡,季也能賢心自寫
出處:
送從弟莼齋從軍
作者:
黎兆勛
朝代:
清
皖公山色清黃埃,李侯莫叟當(dāng)世才
出處:
送從弟莼齋從軍
作者:
黎兆勛
朝代:
清
與我交游招不去,片帆看汝西南來
出處:
送從弟莼齋從軍
作者:
黎兆勛
朝代:
清
吾弟行蹤不寂寞,我且為之歌徘徊
出處:
送從弟莼齋從軍
作者:
黎兆勛
朝代:
清
不見云中兩鳴雁,分飛千里流音哀
出處:
送從弟莼齋從軍
作者:
黎兆勛
朝代:
清
男兒當(dāng)為濟(jì)世用,膽氣不雄何異眾
出處:
送從弟莼齋從軍
作者:
黎兆勛
朝代:
清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一炮三旗臺頭警,一炮四旗燕河攻。
二炮一旗太平路,二炮二旗是喜峰。
二炮三旗松棚路,二炮四旗馬蘭中。
三炮一旗墻子嶺,三炮二旗曹家烽。
三炮三旗古北口,三炮四旗石塘沖。
千賊以上是大舉,百里以外即傳烽。
賊近墻加黑號帶,夜晚添個(gè)大燈籠。
若是夜間旗不見,火池照數(shù)代旗紅。
賊若潰墻進(jìn)口里,仍依百里號相同。
九百以下是零賊,止傳本協(xié)各成功。
單用炮聲分四路,不用旗火混匆匆。
山海大墻皆一炮,石門喜曹二炮從。
臺頭松古三炮定,四炮燕馬石塘烽。
零賊東西一時(shí)犯,兩頭炮到一墩重。
該墩停炮分頭說,東接西來西接?xùn)|。
但凡接炮聽上首,炮后梆響接如風(fēng)。
炮數(shù)梆聲聽的確,日旗夜火辨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