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方用中
方畿
方登
方登嶧
方祖蔭
方竹
方笙
方維
方維儀
方維則
方翥
方肇夔
方肯堂
方膏茂
方至
方芬
方芳佩
方苞
方茂夫
方榮杲
方蔭華
方蒙仲
方蕖
方薰
方蘋
方行
方衡
方觀承
方覲
方象瑛
精選古詩
漫成
夏日雜興七首其四
夏日雜興七首其五
夏日雜興七首其六
夏日雜興七首其七
夏日訪王友文留飲贈詩
次韻高則誠雨中三首其一
次韻高則誠雨中三首其二
古詩名句
四百羅浮想舊游,共隨飛舄幾新州
道交本與神交合,為寄仙風(fēng)道骨流
火輪漫碾三山路,彩鹢何妨六月行
敬祝堯天同永覆,海濱黎赤賴長生
中天積翠擁巍樓,碧草平連白鷺洲
敝簏有書來鹿駕,釣竿無餌付魚舟
耿耿柏舟明髧髦,絲絲蓬鬢撫遺孤
百年但保貞心在,豈論浮名定有無
查古詩
搜索
琴山十章
作者:
霍韜
朝代:
明
于昭上帝,毓靈下土。
衷極儲精,太和流布。
衷和流布,區(qū)宇瀰濩,區(qū)宇瀰濩。
山岳上凝,江河下注
。
衷和氤氳,物各備具。
物具衷和,人得其粹。
五性出矣,七情生生。
不愆以忒,乃全厥原。
全復(fù)厥原,為人之門。
厥復(fù)如何,遠取諸物,近取諸身。
近取如何,我身備有。
手足發(fā)膚,耳目鼻口。
形宮而乖,五性是謬。
形官而理,五性順受。
君子有要,天君中寂,性情弗忒。
性情如何,遠取諸物。
取之如何,性情是適。
定性閑情,率由中宅。
雖曰中宅,亦賴外域。
域之孔固,中乃弗忒,是作性則。
取物如何,維我宜之。
我宅我里,琴山維之。
維此琴山,實我儀之。
煦日流矣,和風(fēng)披矣。
登山歌以謠矣,樂以忘歸矣。
于戲,韶石奚為,以慰我思。
我思琴山,千里而遙。
昔我植竹,于山之腰。
山側(cè)水流,昔我洗瓢。
魚游水渚,鶴企松標。
松風(fēng)蕭蕭,竹風(fēng)翛翛,依稀虞韶。
虞韶千古,寄我琴山。
山石鳳跂,山花錦囊。
天風(fēng)為弦,得趣忘彈。
爰我良朋,于山之間。
尊酒頤顏,性怡情閑,和樂且耽。
耽樂君子,既和乃心,乃和乃身。
身心和矣,暨厥家人。
家人和矣,暨闕萬民。
萬民和矣,奏泰和音。
泰和奏矣,誰瑟誰琴。
誰琴誰瑟,高山流水。
知音伊誰,韶石之子。
匪伊子之知,天風(fēng)洗耳。
豈曰洗耳,亦洗心髓。
心靈耳通,泰和之音是俟,泰和之音是俟。
泰和遠矣,得見其像。
像托伊何,琴山之上。
琴山之水,琴山之云。
望望水云,悠悠我心。
舊盟猿鶴,投我好音。
豈曰耽樂,猿鶴遺之音。
詩句欣賞
MORE+
讀書不致用,焉貴抱叢殘
出處:
歲晚述懷
作者:
劉履芬
朝代:
清
愧此編氓徒,力食供晨餐
出處:
歲晚述懷
作者:
劉履芬
朝代:
清
貧賤未為辱,親密未知歡
出處:
歲晚述懷
作者:
劉履芬
朝代:
清
芬馨湘南草,詎若庭戶蘭
出處:
歲晚述懷
作者:
劉履芬
朝代:
清
俯思勵至行,束帶憐朝寒
出處:
歲晚述懷
作者:
劉履芬
朝代:
清
薄霧戀山坳,日在征鳥背
出處:
二月三日放舟至木瀆宿石心村居越日登靈巖山遠眺循麓過披云庵看梅冒雨而歸紀游
作者:
劉履芬
朝代:
清
出門一舸浮,峭碧點波碎
出處:
二月三日放舟至木瀆宿石心村居越日登靈巖山遠眺循麓過披云庵看梅冒雨而歸紀游
作者:
劉履芬
朝代:
清
橫空見塔尖,如佛影孤髻
出處:
二月三日放舟至木瀆宿石心村居越日登靈巖山遠眺循麓過披云庵看梅冒雨而歸紀游
作者:
劉履芬
朝代:
清
逾近煙水闊,舍舟見古寺
出處:
二月三日放舟至木瀆宿石心村居越日登靈巖山遠眺循麓過披云庵看梅冒雨而歸紀游
作者:
劉履芬
朝代:
清
我友汪居士,避俗隱茲地
出處:
二月三日放舟至木瀆宿石心村居越日登靈巖山遠眺循麓過披云庵看梅冒雨而歸紀游
作者:
劉履芬
朝代:
清
布被可留客,門巷不嫌隘
出處:
二月三日放舟至木瀆宿石心村居越日登靈巖山遠眺循麓過披云庵看梅冒雨而歸紀游
作者:
劉履芬
朝代:
清
檜雨燒團茶,飫口園官菜
出處:
二月三日放舟至木瀆宿石心村居越日登靈巖山遠眺循麓過披云庵看梅冒雨而歸紀游
作者:
劉履芬
朝代:
清
臥聽萬壑風(fēng),足洗胸中穢
出處:
二月三日放舟至木瀆宿石心村居越日登靈巖山遠眺循麓過披云庵看梅冒雨而歸紀游
作者:
劉履芬
朝代:
清
微露濡行人,攬衣起破曉
出處:
二月三日放舟至木瀆宿石心村居越日登靈巖山遠眺循麓過披云庵看梅冒雨而歸紀游
作者:
劉履芬
朝代:
清
一步一看山,翳叢驚宿鳥
出處:
二月三日放舟至木瀆宿石心村居越日登靈巖山遠眺循麓過披云庵看梅冒雨而歸紀游
作者:
劉履芬
朝代:
清
風(fēng)廊出溟渤,鐘聲散遲早
出處:
二月三日放舟至木瀆宿石心村居越日登靈巖山遠眺循麓過披云庵看梅冒雨而歸紀游
作者:
劉履芬
朝代:
清
松樹千百盤,近覺青可拗
出處:
二月三日放舟至木瀆宿石心村居越日登靈巖山遠眺循麓過披云庵看梅冒雨而歸紀游
作者:
劉履芬
朝代:
清
思夷勇孤往,步險怯始造
出處:
二月三日放舟至木瀆宿石心村居越日登靈巖山遠眺循麓過披云庵看梅冒雨而歸紀游
作者:
劉履芬
朝代:
清
不知路所極,云起手能到
出處:
二月三日放舟至木瀆宿石心村居越日登靈巖山遠眺循麓過披云庵看梅冒雨而歸紀游
作者:
劉履芬
朝代:
清
數(shù)數(shù)到階級,落葉琴臺掃
出處:
二月三日放舟至木瀆宿石心村居越日登靈巖山遠眺循麓過披云庵看梅冒雨而歸紀游
作者:
劉履芬
朝代:
清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衷極儲精,太和流布。
衷和流布,區(qū)宇瀰濩,區(qū)宇瀰濩。
山岳上凝,江河下注。
衷和氤氳,物各備具。
物具衷和,人得其粹。
五性出矣,七情生生。
不愆以忒,乃全厥原。
全復(fù)厥原,為人之門。
厥復(fù)如何,遠取諸物,近取諸身。
近取如何,我身備有。
手足發(fā)膚,耳目鼻口。
形宮而乖,五性是謬。
形官而理,五性順受。
君子有要,天君中寂,性情弗忒。
性情如何,遠取諸物。
取之如何,性情是適。
定性閑情,率由中宅。
雖曰中宅,亦賴外域。
域之孔固,中乃弗忒,是作性則。
取物如何,維我宜之。
我宅我里,琴山維之。
維此琴山,實我儀之。
煦日流矣,和風(fēng)披矣。
登山歌以謠矣,樂以忘歸矣。
于戲,韶石奚為,以慰我思。
我思琴山,千里而遙。
昔我植竹,于山之腰。
山側(cè)水流,昔我洗瓢。
魚游水渚,鶴企松標。
松風(fēng)蕭蕭,竹風(fēng)翛翛,依稀虞韶。
虞韶千古,寄我琴山。
山石鳳跂,山花錦囊。
天風(fēng)為弦,得趣忘彈。
爰我良朋,于山之間。
尊酒頤顏,性怡情閑,和樂且耽。
耽樂君子,既和乃心,乃和乃身。
身心和矣,暨厥家人。
家人和矣,暨闕萬民。
萬民和矣,奏泰和音。
泰和奏矣,誰瑟誰琴。
誰琴誰瑟,高山流水。
知音伊誰,韶石之子。
匪伊子之知,天風(fēng)洗耳。
豈曰洗耳,亦洗心髓。
心靈耳通,泰和之音是俟,泰和之音是俟。
泰和遠矣,得見其像。
像托伊何,琴山之上。
琴山之水,琴山之云。
望望水云,悠悠我心。
舊盟猿鶴,投我好音。
豈曰耽樂,猿鶴遺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