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柴紹炳
柴貞儀
柴隨亨
柴靜儀
棲一
棲白
棲蟾
栗應宏
栯堂
根慧禪師
欒清
桂?
桂華
桂如琥
桂如虎
桂彥良
桂德稱
桂心堂
桂念祖
桂柔夫
桂正夫
桂衡
桂超萬
桂聞詩
桂馥
桃花仕女
桃花夫人
桑世昌
桑之維
桑介
精選古詩
李雪峰過寺約游中宿老病為辭別后見寄用韻賦答并寄張子白其一
李雪峰過寺約游中宿老病為辭別后見寄用韻賦答并寄張子白其二
李雪峰過寺約游中宿老病為辭別后見寄用韻賦答并寄張子白其三
李雪峰過寺約游中宿老病為辭別后見寄用韻賦答并寄張子白其四
李雪峰過寺約游中宿老病為辭別后見寄用韻賦答并寄張子白其五
初秋晚望
秋日寓中宿華嚴精舍舍后有樹名九里香花葉并茂李東園賦詩六章予至而和之亦觸物寫懷之意云爾其一
秋日寓中宿華嚴精舍舍后有樹名九里香花葉并茂李東園賦詩六章予至而和之亦觸物寫懷之意云爾其二
古詩名句
不是眾中虛左待,當時誰報信陵恩
十二金屏逐面遮,雙鬟背倚彈琵琶
六么弦急齊聲按,桃葉桃根舊一家
曲罷屏開但香霧,余音空繞珊瑚樹
中年魂夢不驚飛,雒月巫云引歸路
去去南遷客,遠送黃金臺
長江臘月春正來,綠冰片片迎船開
問君無事蓮花府,一日看山定幾回
查古詩
搜索
前山吟
作者:
霍與瑕
朝代:
明
前山之高何高哉,東有羅浮、西有白龍之崔嵬。
而前山處其中央,峭然獨出,不但與之頡頏而徘徊。
前山之高幾歲月,自盤古開辟以來。
巧匠鑄鐵以為骨,撐柱東南穹矹硉。
兔烏自升還自沒,千秋萬歲無騰歇。
平接蓬萊低巨闕,俯看一勺之滄浪,塵凡駭視謂之東溟渤
。
前山之高高無垠,清泉白石四時春。
奇云六月峰頭起,霹靂一聲時雨勻。
不崇朝而遍天下,溥施品物咸欣欣。
前山之高多梧竹,九苞瑞鳥長棲宿。
時向天邊振彩翎,五色文章驚人目。
羽儀廊廟為盛世,禎律呂宣助。
小大和鳴,簫韶九成。
天下太平,斯其為前山之耀靈也耶。
詩句欣賞
MORE+
水珍炮鮭螯,陸羞燔鵝鴨
出處:
東坡作戒殺詩遺陳季常,余和其韻
作者:
袁宗道
朝代:
明
俎豆萃賓朋,歌吹喧簾冪
出處:
東坡作戒殺詩遺陳季常,余和其韻
作者:
袁宗道
朝代:
明
以彼徹骨慘,博我雙頰赤
出處:
東坡作戒殺詩遺陳季常,余和其韻
作者:
袁宗道
朝代:
明
猶恨金盤內,肪膏少肥白
出處:
東坡作戒殺詩遺陳季常,余和其韻
作者:
袁宗道
朝代:
明
運箸風卷云,剩脂污巾幘
出處:
東坡作戒殺詩遺陳季常,余和其韻
作者:
袁宗道
朝代:
明
可憐橫死魂,繞釜啾啾泣
出處:
東坡作戒殺詩遺陳季常,余和其韻
作者:
袁宗道
朝代:
明
蔬果宜胃腸,此味真可缺
出處:
東坡作戒殺詩遺陳季常,余和其韻
作者:
袁宗道
朝代:
明
人羊遞往來,循環(huán)作主客
出處:
東坡作戒殺詩遺陳季常,余和其韻
作者:
袁宗道
朝代:
明
塞耳經(jīng)所譬,清虛道自集
出處:
東坡作戒殺詩遺陳季常,余和其韻
作者:
袁宗道
朝代:
明
饑來吃白粥,渴來啜茗汁
出處:
東坡作戒殺詩遺陳季常,余和其韻
作者:
袁宗道
朝代:
明
六時經(jīng)行里,缽盂兩度濕
出處:
東坡作戒殺詩遺陳季常,余和其韻
作者:
袁宗道
朝代:
明
清齋擁衲眠,清福誰消得
出處:
東坡作戒殺詩遺陳季常,余和其韻
作者:
袁宗道
朝代:
明
人命呼吸間,年光敲石急
出處:
東坡作戒殺詩遺陳季常,余和其韻
作者:
袁宗道
朝代:
明
因口造重罪,曾不異雞鴨
出處:
東坡作戒殺詩遺陳季常,余和其韻
作者:
袁宗道
朝代:
明
萬錢充一餐,金玉燦紗冪
出處:
東坡作戒殺詩遺陳季常,余和其韻
作者:
袁宗道
朝代:
明
犓腴栗栗黃,虬脯珊瑚赤
出處:
東坡作戒殺詩遺陳季常,余和其韻
作者:
袁宗道
朝代:
明
剔骨積山高,棄脂涂地白
出處:
東坡作戒殺詩遺陳季常,余和其韻
作者:
袁宗道
朝代:
明
人亦大可怖,猛虎而冠幘
出處:
東坡作戒殺詩遺陳季常,余和其韻
作者:
袁宗道
朝代:
明
胎魂能入夢,變形訴且泣
出處:
東坡作戒殺詩遺陳季常,余和其韻
作者:
袁宗道
朝代:
明
食經(jīng)并食典,妖篋胡可缺
出處:
東坡作戒殺詩遺陳季常,余和其韻
作者:
袁宗道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而前山處其中央,峭然獨出,不但與之頡頏而徘徊。
前山之高幾歲月,自盤古開辟以來。
巧匠鑄鐵以為骨,撐柱東南穹矹硉。
兔烏自升還自沒,千秋萬歲無騰歇。
平接蓬萊低巨闕,俯看一勺之滄浪,塵凡駭視謂之東溟渤。
前山之高高無垠,清泉白石四時春。
奇云六月峰頭起,霹靂一聲時雨勻。
不崇朝而遍天下,溥施品物咸欣欣。
前山之高多梧竹,九苞瑞鳥長棲宿。
時向天邊振彩翎,五色文章驚人目。
羽儀廊廟為盛世,禎律呂宣助。
小大和鳴,簫韶九成。
天下太平,斯其為前山之耀靈也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