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仲景)芍藥多,(即桂枝加芍藥湯再加飴糖,名建中。)桂姜甘草大棗和。更加飴糖補中臟,虛勞腹冷服之瘥。(芍藥六兩,桂枝、生姜各三兩,甘草一兩,棗十二枚,飴糖一升。)增入黃 名亦爾,〔再加黃 兩半,各黃 建中湯(《金匱》)。若除飴糖,則名黃 五物湯,不名建中矣。今人用建中者,絕不用飴糖,何哉?〕表虛身痛效無過。又有建中十四味,陰斑勞損起沉 。(亦有陰證發(fā)斑者,淡紅隱隱,散見肌表,此寒伏于下,逼其無根之火熏肺而然,若服寒藥立斃。)十全大補加附子,麥夏蓯蓉仔細哦。(即十全大補湯加附子、麥冬、半夏、肉蓯蓉,名十四味建中湯。十四味除茯苓、白術(shù)、麥冬、川芎、熟地、肉蓯蓉,名八味大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