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痰火點雪》 痰火咳嗽

    作者: 龔居中

    王氏曰∶咳為有聲,肺氣傷而不清,嗽為有痰,脾濕動而生痰,此咳之所從生也。然必其所由以治,庶中肯綮,何也?外邪致咳,風則始必鼻塞聲重,自汗惡風,法當解之。寒則始必惡寒無汗,聲清氣壯,法當散之。若表證重者,但或頭痛發(fā)熱,又當汗之,此外感咳嗽之證治也。若內傷之咳,痰火則甚于清晨,法當清痰降火?;鸶∮诜?,為咳則甚于黃昏,治在清金。土郁食積為咳,則甚于長夜,治在消導理脾。若夫陰虛為咳,證則不然,有多種證諦可征,咳必甚于午后,或兼諸血而有潮汗遺滑等候,其法則異于諸咳天淵矣。貴在清金以益水源,壯水以制火亢,伐木無令脾虛,庶五臟無偏勝之害,乃令生化之源復行而生生之機再續(xù),加之調攝如宜,或可超之寒谷,而登陽和之境。不爾而一概妄治,致人于顛連之鄉(xiāng),則殺人于無形之刃也,哀哉!

    圣謂六淫之邪,近肺為咳,濕積痰涎,壅喉為嗽,二者脾肺病也。若夫癆癥咳嗽,由則不然

    火日旺,金受火之 煉,則自燥而烈矣,是以一火而致金水悉傷,母子俱病。故咳血聲嗄咽痛,益水清金之法,可少待耶?當此之際,五臟已病其三,所未亢者,惟肝脾而已,然金既為

    賊土敗之禍,于此倘無抑揚之策,而反顛倒以治,則五臟之氣,虧者愈虧,而亢者愈亢,其不食脾泄,肌脫肉消,勢所必至,其能免乎?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 作者:
    王肯堂
  •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作者:
  • 《傷寒貫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涇)著。八卷。根據(jù)病證治法的不同,把《傷寒論》條文重編為正治法、權變法、斡旋法、救逆法、類病法、明辨法、雜治法等類。

    作者:
  • 作者:
    柯琴
  •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廣生)著。四卷。首論癰疽的脈、因、癥、治、次依人體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種外科疾患的辨證處方。擴充了外科的治療范圍,豐富了外科的治療方法。

    作者:
    趙濂
  • 作者:
    江考卿
  • 《傷科匯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著。十二卷。匯集清以前各家之說參以家傳之法而成書。主要內容有傷科理論、解剖、手法、內外各證、醫(yī)案、用藥處方等。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