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陶節(jié)庵《傷寒六書》) 治三陰中寒,初病身不熱,頭不痛,惡寒戰(zhàn)栗,引衣自蓋,蜷臥沉重,腹痛吐瀉,口中不渴,或指甲、唇青,口吐涎沫,或無脈力。
附子(炮) 干姜 肉桂 人參 白術 茯苓 半夏 陳皮 甘草 五味子 水二鐘,姜三片
回陽救急(湯)用六君,(參、苓、術、草、半夏、陳皮,名六君子湯。)桂附干姜五味群,加
藥,祛
用也。)
(公元 1347 年)元.朱震亨(彥修、丹溪)著。一卷。主張人身陽常有余,陰常不足,闡明補陰療法。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陶節(jié)庵《傷寒六書》) 治三陰中寒,初病身不熱,頭不痛,惡寒戰(zhàn)栗,引衣自蓋,蜷臥沉重,腹痛吐瀉,口中不渴,或指甲、唇青,口吐涎沫,或無脈力。
附子(炮) 干姜 肉桂 人參 白術 茯苓 半夏 陳皮 甘草 五味子 水二鐘,姜三片
回陽救急(湯)用六君,(參、苓、術、草、半夏、陳皮,名六君子湯。)桂附干姜五味群,加
藥,祛
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