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衛(wèi)生寶鑒》 四時用藥例

    溲而便膿血者.小腸泄也.脈若五至以上洪大者.宜以七宣丸.脈平和者.立秋至春分宜香連丸.春分至立秋宜芍藥柏皮丸.四時皆宜加減平胃散.如有七宣丸證候者.亦宜服此藥.去其余邪.兼平胃氣.

    【芍藥柏皮丸】

    芍藥 黃柏(各等分)

    上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溫米飲送下.食前.

    【加減平胃散】經(jīng)云.四時皆以胃氣為本.久下血則脾胃虛損.而血不流于四肢.卻入于胃中而為血?。朔俗甜B(yǎng)脾胃.

    木香 檳椰(各三錢) 白術(shù) 濃樸(制)陳皮(各一兩) 甘草(七錢) 人參 黃連白茯苓 阿膠(炒) 桃仁(各半兩)

    上十一味為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生姜三片.棗子一個.煎至一盞.去渣.溫服無時.

    加減法

    ○血多加桃仁.

    ○氣不下后重.加檳榔、木香.膿多加阿膠.

    ○腹痛加官桂、芍藥、甘草.

    ○濕多加白術(shù).

    ○脈洪大加大黃.

    ○熱泄加黃連.

    ○小便澀加茯苓、澤瀉.

    【黃連阿膠丸】治?。?/p>

    阿膠(碎炒.一兩) 黃連(三兩) 茯苓(二兩)

    上各為末.以水調(diào)阿膠末.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下.食前服.

    【訶黎勒丸】治休息痢日夜無度.腥臭不可近.臍腹撮痛.諸藥不效者.

    訶子(去核半兩) 母丁香(三十個) 椿根白皮(一兩)

    上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陳米飲送下.空心食前.

    【鞠 丸】治中風或中風濕.臟腑滑瀉.

    附子 芎 白術(shù) 神曲(各等分)

    上四味為末.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溫米飲送下.此藥亦治飧泄甚妙.素問云.春傷于風.夏必飧泄.米谷不化.蓋春木旺.肝生風邪.淫于脾經(jīng).夏飲冷當風.故多飧泄也.

    【陳曲丸】磨積止瀉?。胃怪欣涮郏?/p>

    陳曲(一兩半) 官桂 人參 干姜白術(shù) 當歸 甘草(炙) 濃樸(各半兩)

    上八味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溫酒或淡醋湯任下.食前.日二服.

    【曲術(shù)丸】治時暑暴瀉.壯脾溫胃.及治飲食所傷.胸膈痞悶.

    神曲(炒) 蒼術(shù)(泔浸一宿.炒.各等分)

    上為細末.面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米飲下.不拘時.

    【胃風湯】治風冷虛氣.入客腸胃.水谷不化.泄瀉注下.腹痛虛滿.腸鳴疼痛.及腸胃濕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

    白術(shù) 川芎 白芍藥 人參當歸 官桂 茯苓(各等分)

    上七味銼.每服二錢.水一盞.粟米百粒.同煎至七分.熱服.室心食前.量小兒加減服之.

    【當歸和血散】治腸癖下血.及濕毒下血.

    升麻 當歸身(各一錢) 槐花 青皮熟地黃 白術(shù)(各六分) 川芎 荊芥(各四錢)

    上八味為末.每服二錢.清米飲調(diào)下.空心食前.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
  • 作者:
    王懷隱、陳昭遇等
  • 作者:太平惠民和劑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豐年間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陳師文等撰。十卷。收集當時醫(yī)家及民間常用有效方劑,劑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當時的配方手冊。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戴思恭
  • 《湯頭歌訣》(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著。一卷。按照《醫(yī)方集解》分門,把方劑的組成主治等編成歌訣,以便記誦運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進之、海藏)撰。三卷。依據(jù)《內(nèi)經(jīng)》有關(guān)藥理的論述,以及張潔古《珍珠囊》和李杲《 藥類法象》、《用藥心法》等,對于藥物的氣味陰陽、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較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龔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