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zé)峤?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zé)岵≈?,以《?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查古籍
《溫?zé)峤?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zé)岵≈?,以《?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zé)岵W(xué)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fēng)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治便毒癰 用冬葵子為末,每服二錢匕,酒調(diào)三兩服愈。
又方 初覺腫痛,即用鐵秤錘于上按磨數(shù)次,自消散。
又方 用胡桃七個(gè)燒過存性,為末。食前酒調(diào)服,不過三次。
又方 用鹿蹄草搗爛,罨患處。
又方 用生米粉、生蜜調(diào)一合服,休吃飯,以利小便為度。
又方 用皂角不蛀者燒過存性,為末。酒調(diào)方寸匕服,立效。
又方 用皂角子七個(gè),水吞服亦效。
又方 用牡蠣、大黃、甘草各半兩,懸蔞一個(gè)銼碎,酒一大盅,浸露一宿服之,以利為度。
治便毒等惡瘡 用栝蔞一個(gè)去皮,生姜、甘草各半兩,牛蒡子微炒,金銀花各三錢。不犯銅
治外腎癰瘡 用抱雞卵殼、黃連、輕粉等分為末。以熬過清油調(diào)涂。
治便癰 用連翹、當(dāng)歸、大黃、梔子、芍藥、鷺鷥藤各一錢。水盞半,生姜五片,煎一盞,
又方 用大黃三錢,牡蠣燒一錢,梔子、甘草炙、地龍去土各半錢。水盞半,煎一盞,去滓
又方 用黃柏、黃芩各一兩,地骨皮半兩,乳香、沒藥各二錢,別研為末。井花水調(diào)作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