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外臺秘要》 谷疸方三首

    《病源》谷疸之狀,食畢頭眩,心忪怫郁不安而發(fā)黃。由失饑大食,胃氣沖熏所致,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發(fā)煩頭眩者,必小便難,此欲為谷疸,雖下之,其腹必滿,以其脈遲故也。(出第十二卷中)

    《范汪》療谷疸。茵陳湯方。

    茵陳四兩切,以水一斗,煮取六升,以汁煎大黃二兩、梔子七枚,得二升,分為三服。

    黃從小便去,病出立愈。(《肘后》同,出第十四卷中)

    《集驗》療勞疸。谷疸丸方

    苦參(三兩) 龍膽草(一兩)

    上二味,下篩牛膽汁和丸。先食以麥粥飲服如梧子大五丸,日三,不知稍增。(《千金》同,出第二卷中)

    《刪繁》療勞疸、谷疸??鄥⑼璺?。(勞疸者,因勞為名也;谷疸者,因食而勞,故曰谷疸)苦參(三兩) 龍膽草(二兩) 梔子仁(三七枚)

    上三味,搗篩為散,若病甚,取豬膽和為丸,如梧子大。一服五丸,日三四服,以飲汁下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