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外臺(tái)秘要》 水痢方六首

    廣濟(jì)療水痢及霍亂,崔氏方同云冷痢,食不消化,及有白膿,日夜無(wú)節(jié)度,但疑是冷。

    悉主之方。

    白石脂 干姜(各八分)

    上二味搗篩為末,以沸湯和少許面薄糊和藥,并手捻作丸如食法,下不止,加干姜八兩。忌如常法。

    又療水痢腹中氣方。

    茯苓(八分) 白龍骨(八分研) 訶黎勒皮(八分) 黃連(八分) 酸石榴皮(八分)

    上五味搗篩為末,蜜丸,空心以飲服如梧子大三十丸,日二服瘥止。(出第四卷中)

    文仲療水痢百起者。馬藺散方。

    馬藺子 干姜 黃連(原無(wú)分兩)

    上三味為散,熟煮湯取一合許,和二方寸匕,入腹即斷,冷熱皆治。常用神效,不得輕之。

    又方:朽骨灰 牛骨灰(亦得) 神曲(炒黃)

    上三味等分為散,空腹飲服一方寸匕,無(wú)六月六日曲時(shí),用常曲亦得,御敷。(并出第三卷中)

    經(jīng)心錄主水痢方。

    雞子(二枚) 黃臘(一兩)

    上二味熬熟食之,宜空肚食之,日三服佳。

    又方:黃連 倉(cāng)米(各三兩)

    上二味作散,和雞子七枚,令熟并捻作丸,煮赤豆作漿粥,服三十丸,日三服。若渴但飲豆?jié){粥。(并出第二卷中)

更多中醫(yī)書(shū)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