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外臺秘要》 諸淋方三十五首

    病源諸淋者,由腎虛而膀胱熱故也,膀胱與腎為表里,俱主水,水入小腸下于胞,行于陰為溲便也,腎氣通于陰,陰津液下流之道也,若飲食不節(jié),喜怒不時,虛實不調(diào)則腑臟不和,停積出少具說生方導(dǎo)引淋莖中痛內(nèi)曲以利廣濟療患淋來積年,比醫(yī)療不能得愈,或十日五日一發(fā),即有可時,今年因病更頻數(shù),二十日來不定方。

    滑石 冬葵子(各八分) 瞿麥 石葦(各五分去毛) 蒲黃(六分) 陳橘皮(四分)芍藥

    上十味搗篩為散,空腹煮后飲子,服方寸匕,日二服,漸加至一匕半。忌熱面,炙肉,醋,蒜等。

    又飲子方

    桑白皮(六分) 通草 百合(各八分) 白茅根(一分)

    上四味細(xì)銼,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溫下前散藥,口干渴,含之亦得也。

    又療淋,小便不通六七日方

    滑石(五兩) 通草(三兩) 瞿麥(二兩) 冬葵子(一兩) 茅根(一升) 石葦(三兩去毛) 芒硝(二兩)

    上七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八合,去滓,納芒硝,分溫三服,每服如人行六七里,進一服,以微利為度。忌如前。(并出第四卷中)

    范汪療淋方。

    取蘩蔞草滿兩手把,以水煮服之,可常作飲,勿不飲也。

    又方:煮菟絲子服之,如蘩蔞法。

    又方:露蜂房燒,飲服之,取如碗大者妙。

    又方:雞子二枚去白黃,以鹽納殼中使?jié)M,以三升水漬一升豉,絞取汁,取殼中鹽投汁中,攪令調(diào),盡服之。

    又方:滑石 海蛤 雞子殼(各等分)

    上三味搗篩為散,以飲服半錢匕,日三服,漸加至一錢匕,甚良。

    又方:取地麥草,一名地膚草,二七把,以水二升煎之,亦可長服,一法,旦漬豉汁飲之良。

    又療淋,利小便,葵子散方

    葵子(半升) 滑石(二兩) 石南葉(一兩) 地榆(三兩) 石葦(一兩去毛) 通草(一兩)

    上六味搗篩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良。

    又療淋莖中有石方

    取雞屎白半升,曝干,熬之令香,搗篩為散,以酪(一云?。{飲方寸匕,日三服,到一二日當(dāng)下石,即愈。

    又療淋,師所不能療者神方。

    取葛上亭長生折斷腹,腹中有白子如小米,長二三分,取著白板子上,陰干燥,二三日藥成藥盞齒間飲麥干連爾亦愈月十十五短劇地膚湯,療下焦諸結(jié)熱,小便赤黃,數(shù)起出少,大痛或便血,溫病后余熱,及霍亂后當(dāng)風(fēng),取熱過度,飲酒房勞,及步行冒熱,冷凍飲料逐熱,熱結(jié)下焦及乳石熱動關(guān)格,少腹堅,胞脹如斗大,諸淋服之即通方。

    地膚草(三兩) 知母 豬苓(去皮) 瞿麥 黃芩 升麻 通草(各二兩) 海藻(一兩)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大小便皆閉者,加大黃三兩,婦人房勞,腎中有熱,小便難不利,腹?jié)M痛,脈沉細(xì)者,加豬腎一具。(千金同崔氏云若加豬腎先以水一斗半煮取一斗納藥煎)又療淋榆皮湯方。

    榆皮(半斤) 滑石(二兩一方一兩) 黃芩(一兩一方二兩) 甘草(炙) 瞿麥(各二兩)葵子(一升)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旦服。忌海藻菘菜。(并出第四卷中)

    集驗療淋方。

    以比輪錢三百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飲之神效。(肘后同千金治氣淋通按比輪錢未詳)

    又方:取牛耳中毛燒灰,服半錢匕,立愈。(文仲必效同)

    又方:燒頭發(fā)灰服之良。(文仲同并出第五卷中)

    千金療淋痛方。

    滑石(四兩) 貝子(三十枚燒) 茯苓 白術(shù) 通草 芍藥(各二兩)

    上六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二服,大良。

    又方:葵子(五合) 茯苓 白術(shù) 當(dāng)歸(各二兩)

    上四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范汪同)

    又方:栝蔞 滑石 石葦(去毛各二兩)

    上三味為散,以大麥粥飲服方寸匕,日三服良。

    又方:蜀葵根(八兩) 大麻根(五兩) 甘草(一兩炙) 貝子(五合燒) 通草(二兩) 茅根(三斤) 石首魚頭石(四兩)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五升,分為五服,日三夜二服,亦主石淋。

    又方:取細(xì)白沙三升一味,熬令極熱,以酒三升,淋取汁一合服之。(一云頓服)

    又方:榆皮(一斤) 車前子(一升) 冬瓜子(一升) 鯉魚齒 桃膠 地麥草 通草(各二兩)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服。

    又療猝淋方

    灸外踝尖七壯。

    又方:取石首魚頭石末,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又方:鯉魚齒燒灰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并出第二十一卷中)

    崔氏療淋散方。

    石葦(洗刮去毛) 大蟲魄(一兩研) 滑石(一兩半) 當(dāng)歸 芍藥 黃芩 冬葵子 瞿麥(各一兩) 亂發(fā)(三團如雞子大燒灰) 茯苓(一兩半)

    上十味搗篩為散,服方寸匕,日二服。(出第四卷中通按大蟲魄即琥珀)古今錄驗療淋,瞿麥散方。(主簿甄權(quán)處)瞿麥 石葦(去毛) 滑石 車前子 葵子(各四兩)

    上五味搗篩,冷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增至三匕。

    又方:取生續(xù)斷絞汁一升服之。

    又療淋滑石湯方

    滑石(一兩) 榆白皮(二兩) 石葦(一兩去毛) 地麥草(二兩) 葵子(二兩)

    上五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四服,日再服,甚良。

    又療淋,榆皮湯方。

    瞿麥(二兩) 防葵(一兩) 榆白皮(一兩) 葵子(一升) 滑石(二兩一方四兩)黃芩(一兩一方二兩) 甘草(二兩一方一兩炙)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二服。

    又方:取附舡底苔大如鴨子,以甌半水,煎取一甌,頓服,日三服。(千金治氣淋并出第二十六卷中)

    近效療淋方。

    葵子(一升)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服。(煎茅根飲之亦佳)

    又方:人參(六分) 濃樸(三分炙) 粟米(二合)

    上三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七八合,以新布絞去滓,分溫三服,服別相去如人行七里。

    又方:茯苓 地骨皮(各三兩) 甘草(炙) 黃芩 前胡 生姜(各二兩) 麥門冬(八兩去心) 竹葉(切一升) 蒲黃(二兩)

    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二升六合,去滓,分為三服。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