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溫?zé)峤?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zé)岵≈?,以《?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shuō)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shuō)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凡患癡癲或羊頭風(fēng)等癥,緣心竅中痰迷所致。取橄欖汁十斤,敲損,入砂鍋煮數(shù)滾,去核,入石臼搗爛,仍入原湯煎膩出汁,易水再煎,煎至無(wú)味,去渣,以汁共歸一鍋,煎濃成膏。
用白明礬八錢,研粉入膏攪和,每日早晚各取膏三錢,開水送服?;虺跗疠p者,取橄欖咬損一頭,蘸礬末入口嚼咽,橄欖之味更美,至愈乃止。
馬曰∶此方不特能治癡癲,即小兒驚風(fēng)后手足有時(shí)抽搐、神呆目定,均可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