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精要云。始患高腫五七日勿平陷者。是攻內(nèi)之候。以托里散內(nèi)補湯填補臟腑令實。最怕透膜。透膜者。十無一生。
丹溪曰。癰之邪淺。其稽留壅遏?!皾帷痹诮?jīng)脈之中。而專于外。故初發(fā)時。身表便熱?;颊砣缗?。高腫痛甚者。縱欲下陷。緣正氣內(nèi)固不肯受。故或便秘?;虬l(fā)渴發(fā)逆以拒之。是以骨髓終不焦枯。五臟終不損也。癰疽之邪。其稽留壅遏。內(nèi)連五臟而不專攻于外。故身或無熱。患處或不腫痛。甚者聲嘶色脫。眼黑青小。十指腫黑如墨。多死也。治癰初發(fā)。當以潔古法為主。表者散之。里者下之。火以灸之。藥以敷之。膿未成者必消。已成者速潰。治疽初發(fā)。當以涓子法為主。填補臟腑令實。勿令下陷之邪延蔓。外以火灸。引邪透出。使有穴歸而不亂攻??赊D(zhuǎn)死為生。變兇為吉。今世不分癰疽。一概宣熱拔毒。外以五香耗其氣。內(nèi)以大黃竭其血。終不自悟其藥之非。惜哉。
《本草從新》(公元 1757 年)清.吳儀洛(遵程)著。 十八卷。以《本草備要》為依據(jù),一部分照舊,一部分增改,較為完善 。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精要云。始患高腫五七日勿平陷者。是攻內(nèi)之候。以托里散內(nèi)補湯填補臟腑令實。最怕透膜。透膜者。十無一生。
丹溪曰。癰之邪淺。其稽留壅遏?!皾帷痹诮?jīng)脈之中。而專于外。故初發(fā)時。身表便熱?;颊砣缗?。高腫痛甚者。縱欲下陷。緣正氣內(nèi)固不肯受。故或便秘?;虬l(fā)渴發(fā)逆以拒之。是以骨髓終不焦枯。五臟終不損也。癰疽之邪。其稽留壅遏。內(nèi)連五臟而不專攻于外。故身或無熱。患處或不腫痛。甚者聲嘶色脫。眼黑青小。十指腫黑如墨。多死也。治癰初發(fā)。當以潔古法為主。表者散之。里者下之。火以灸之。藥以敷之。膿未成者必消。已成者速潰。治疽初發(fā)。當以涓子法為主。填補臟腑令實。勿令下陷之邪延蔓。外以火灸。引邪透出。使有穴歸而不亂攻??赊D(zhuǎn)死為生。變兇為吉。今世不分癰疽。一概宣熱拔毒。外以五香耗其氣。內(nèi)以大黃竭其血。終不自悟其藥之非。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