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易讀》 三七二十五

    作者: 汪讱庵

    甘,苦,微溫,無毒。散血止痛,去瘀消腫。治一切吐血衄血,血痢血崩。為金瘡杖瘡要藥生廣西南丹諸州番峒深山中。根黃黑色,團(tuán)結(jié)者,略似白芨。長者如老干地黃,有節(jié)。

    以末摻豬血中,血化為水者真也。近傳一種草,苗高三四尺,葉似菊艾而勁濃,有歧尖。莖有赤棱,夏秋小花如金絲可愛。根大如牛蒡,與南中來者不類,治金瘡與一切血癥甚效,云是三七,未知何物。

    吐衄,米湯下。(驗(yàn)方第一。)

    血痢,為末,米泔下。(第二。)

    大便血,為末,白酒下。(第三。)

    血崩。同上。(第四。)

    赤眼,磨汁涂眼四圍。(第五。)

    產(chǎn)后血多,為末,米湯下。(第六。)

    無名癰腫,醋磨敷即散,已潰者干摻。(第七。)

    虎蛇傷,為末,米飲下三錢,仍嚼敷之。(第八。)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