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小兒推拿廣意》 胎毒門

    作者: 熊應雄

    紅褐散初生小兒臍帶落后.風水侵臍.以致濕爛.

    紅色絨褐不拘多少.燈上燒灰為細末.敷于臍上.外以太乙膏貼之.

    龍骨散

    龍骨不拘多少.入炭火內 令通紅.取出冷定.研為細末.敷于臍上.外以膏藥貼之.

    蝎梢散治百日內撮口臍風及胎風.

    蝎梢(四十九個) 僵蠶(四十九個) 片腦(少許) 麝香(少許)

    先將薄荷葉包扎蝎蠶在內.炒薄荷葉干為度.共研細入腦麝再研勻.用紫雄雞肝煎湯調下.

    按臍風撮口.若兩眉青色.臉赤腹脹者.不可治也.

    大連翹飲治胎中受熱.生下遍體赤色.大小便不利.及重舌木舌.鵝口瘡瘍等癥.

    柴胡 防風 荊芥 連翹 黃芩 山梔 木通 滑石 車前 瞿麥 蟬蛻 赤芍 甘草五?;镜?/strong>治胎熱.目閉頰赤.鵝口瘡瘍.重舌木舌.喉痹垂癰.游風丹毒.二便悶結.

    玄參(三兩) 桔梗(三兩) 甘草(七錢) 牙硝(五錢) 青黛(一兩) 人參(七錢) 茯苓(一兩五錢)

    末之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朱砂為衣.薄荷湯下.

    瘡疹后余毒上攻.口齒臭爛.生地黃汁化下.

    小兒上 有白點.如粟米狀.名曰鵝口.以青布醮苦茶刮去惡血.不至落下喉中.即以釜墨涂之.又以甘草黃連汁.和朱砂末生蜜飲之解毒.

    水雄散治小兒鵝口馬牙.重舌木舌.

    雄黃(一錢) 硼砂(一錢) 甘草末(五分) 冰片(一分)

    為末擦口內.

    鉤藤湯治初生小兒啼哭.而手足拳縮.身彎如蝦者.盤腸 也.

    鉤藤鉤(一錢) 枳殼(五分) 延胡索(五分) 甘草(二分)

    上用水半鐘.煎至二分.不拘時服.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祁宏源,清代醫(yī)家。浙江山陰縣人。其祖祁坤為太醫(yī)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學淵源,亦精于外科醫(yī)理,奉敕與吳謙同修《醫(yī)宗金鑒》,其中之《外科心法》多為其家之經驗,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為藍本修訂而成。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薛己
  •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陳實功(若虛,毓仁)著。四卷。所敘疾病百余種,每病列病理、癥狀、診斷、治法、成敗病案,最后選列方劑。既重視內治,也強調外治,既主張早期手術,又反對濫施針刀。對截肢術、下頷正復術、死骨剔除術、鼻瘜肉摘除術、痔漏手術等有所發(fā)展。

    作者: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機(石出、省之)著。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門、附方 165 個。主張治外科必須根據(jù)人體內部的情況,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義》(公元 1335 年)元.齊德之著。二卷。參諸家方論有關瘡腫之說,首載診候,次論血、氣、色、脈、后敘癰、疽、瘡、腫的治療等。強調整體觀念,倡導攻補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陳自明(良甫)著。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較早者。對癰疽瘡瘍等癥的因癥診治等,尤其對癰疽的淺深、寒熱、虛實、緩急、吉兇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領 而成書。

    作者: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