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小兒藥證直訣》 紫霜丸

    治消積聚。

    代赭石( 醋淬七次) 赤石脂(各一錢) 杏仁(五十粒去皮尖) 巴豆(三十粒去皮膜心出油)

    上先將杏仁巴霜入乳缽內(nèi),研細如膏,卻入代赭、石脂末,研勻,以湯浸蒸餅為丸,如粟米大。一歲服五丸,米飲湯下;一二百日內(nèi)兒三丸,乳汁下。更宜量其虛實加減,微利為度。

    此藥兼治驚痰諸證,雖下不致虛人。

    學海案∶“聚珍本”無赤石脂。

更多中醫(yī)書籍
  • 《溫熱經(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熱病著作,以《內(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作者:
  •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寶詒
  •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鈞
  •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熱病學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作者:
  • 作者: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