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易讀》 砂仁五十九

    作者: 汪讱庵

    炒用。

    辛,溫,苦,澀,無毒,性浮。入手足太陰、陽明、太陽、足少陰七經(jīng)。行氣調(diào)中,消食醒酒,止痛安胎,除嘔住瀉。噎膈脹痞之疾,崩帶喘痰之 。上氣咳嗽之劑,霍亂轉(zhuǎn)筋之藥。

    散咽喉口齒之熱,化銅鐵骨哽之堅(jiān)。除腹痛而通結(jié)滯,治奔豚而療驚癇。為溫燥肝腎之良劑,乃補(bǔ)益脾胃之靈丹。

    生西海及西戎波斯諸國,今惟嶺南山澤間有之,苗莖似高良姜,高三四尺,三月、四月開花在根下。秋月采實(shí),味辛香,食品家多用之。今市肆所貨砂仁米,多用草蔻米充之,不可不知。

    一切食毒,末服。(驗(yàn)方第一。)

    誤食銅錢金銀,煎服。(第二。)

    魚骨哽咽,同甘草末綿包含咽。(第三。)

    口吻生瘡,砂仁殼 ,研末搽之。(第四。)

    牙痛,常嚼。(第五。)

    血崩,末服。(第六。)

    胎損極痛,焙末酒下。(第七。)

    子癇昏冒。同上。(第八。)

    大便血,末服。(第九。)

    身腫連陰,同土狗為末,酒下。(第十。)

    氣上咳逆,為末,同生姜搗爛酒服。(十一。)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