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辛,涼。和脾行水,治浮腫脹滿。
諸痢赤白,同茶葉水煎,任意呷之。熱痢留姜皮,冷痢去姜皮。(驗方第一。)
一切諸中卒暴,取汁用童尿服即蘇。(第二。)
瘧疾寒熱,姜四兩取汁,露一宿,發(fā)日五更面北立飲,未止更作。(第三。)
寒熱咳嗽初起,燒姜一角含之。(第四。)
小兒咳嗽,生姜四兩,煎水浴之。(第五。)
干嘔厥逆,頻嚼之。(第六。)
嘔噦心痞,生姜半斤水煎,半夏二兩水煎,再合二湯同煎分服。(第七。)
反胃虛人,取汁作粥食。(第八。)
霍亂轉筋入腹,搗三兩,入酒煎服,以渣敷痛處。(第九。)
胸脅滿痛,生姜二斤,搗渣留汁,炒熱包溫患處,冷再入汁炒再溫,良久豁然矣。(第十.)
大便不通,削尖涂鹽納肛門。(十一。)
冷痢不止,生姜煨為末,同干姜末,入白面、醋合丸,水煮,粥下。(十二。)
濕熱發(fā)黃,生姜時時周身搽之。(十三。)
舌上生苔,姜片時時搽之。(十四。)
滿口爛瘡,自然汁常漱之。(十五。)
牙痛,焙末與枯礬末同搽之。(十六。)
閃拗手足,同蔥白搗爛,合面炒熱封之。(十七。)
刀斧金瘡,嚼敷勿動,次日生肉。(十八。)
腋下狐臭,姜汁常敷之。(十九。)
赤白癜風,生姜常搽。(二十。)
耳上凍瘡,自然汁熬膏敷之。(二十一。)
生姜瀉心湯生姜 人參 甘草 大棗 干姜 半夏 黃芩 黃連治心下痞硬,脅下水氣。腹中雷鳴,下痢干嘔食臭。(諸方第一。)
生姜半夏湯生姜 半夏治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心中憒然無奈者。(第二。)
《丹溪心法》(公元 1347 年)元.朱震亨(彥修、丹溪)著。五卷。 分 100 門,包括外感、內傷、外證、婦科、幼科等,前有十二 證見證等六篇,后附“丹溪翁傳”。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辛,涼。和脾行水,治浮腫脹滿。
諸痢赤白,同茶葉水煎,任意呷之。熱痢留姜皮,冷痢去姜皮。(驗方第一。)
一切諸中卒暴,取汁用童尿服即蘇。(第二。)
瘧疾寒熱,姜四兩取汁,露一宿,發(fā)日五更面北立飲,未止更作。(第三。)
寒熱咳嗽初起,燒姜一角含之。(第四。)
小兒咳嗽,生姜四兩,煎水浴之。(第五。)
干嘔厥逆,頻嚼之。(第六。)
嘔噦心痞,生姜半斤水煎,半夏二兩水煎,再合二湯同煎分服。(第七。)
反胃虛人,取汁作粥食。(第八。)
霍亂轉筋入腹,搗三兩,入酒煎服,以渣敷痛處。(第九。)
胸脅滿痛,生姜二斤,搗渣留汁,炒熱包溫患處,冷再入汁炒再溫,良久豁然矣。(第十.)
大便不通,削尖涂鹽納肛門。(十一。)
冷痢不止,生姜煨為末,同干姜末,入白面、醋合丸,水煮,粥下。(十二。)
濕熱發(fā)黃,生姜時時周身搽之。(十三。)
舌上生苔,姜片時時搽之。(十四。)
滿口爛瘡,自然汁常漱之。(十五。)
牙痛,焙末與枯礬末同搽之。(十六。)
閃拗手足,同蔥白搗爛,合面炒熱封之。(十七。)
刀斧金瘡,嚼敷勿動,次日生肉。(十八。)
腋下狐臭,姜汁常敷之。(十九。)
赤白癜風,生姜常搽。(二十。)
耳上凍瘡,自然汁熬膏敷之。(二十一。)
生姜瀉心湯生姜 人參 甘草 大棗 干姜 半夏 黃芩 黃連治心下痞硬,脅下水氣。腹中雷鳴,下痢干嘔食臭。(諸方第一。)
生姜半夏湯生姜 半夏治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心中憒然無奈者。(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