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在臆前蔽骨下五分。禁不灸。
在鳩尾下一寸。日灸七壯至七七壯。主心中煩悶,熱病,胸中痰飲,息賁唾血,風(fēng)癲浪言,或作鳥鳴聲,不能食,無心力;凡心痛有數(shù)種,冷痛,蛔蟲心痛;蠱毒,霍亂,不識人,及腹中滿、暴痛,汗出,及手清、臂不舉。
在巨闕下一寸,去鳩骨三寸。日灸二七壯至一百壯止。不差,更倍之。主心中熱煩,賁豚氣,脹滿不能食,霍亂,心痛不可眠臥,嘔利,心風(fēng)驚悸,心中悶,發(fā)噦,伏梁氣狀如覆杯,及風(fēng)癇熱痛,宜可瀉之。主身熱、汗不出。主三蟲多涎。
在上管下一寸(原注∶又名太倉、上紀)。胃之募。日灸二七壯,至四百壯止。主心不能食,反胃,霍亂,心痛,熱溫瘧,天行傷寒;因讀書得奔豚氣,心下伏梁如覆杯,冷氣,腹中熱;喜渴涎出,是蛔,以手聚而按之堅將。及腹脹不通,疰,大便堅,憂思損傷,氣積聚腹中甚痛,作膿腫往來上下,及脅下堅痛。及鼻間焦臭,頭熱,鼻鼽衄。及主寒中、傷飽,食飲不化。及目黃、振寒。及沖疝,冒死不知人。治背與心相控而痛,飲水過多,喘脹。
在中管下一寸二分。不通灸。
在建里下一寸。日灸二七壯至二百壯止。主腹胃不調(diào),腹內(nèi)痛不能食,腸堅腹痛,胃脹癖塊,脈厥厥動,日漸瘦羸,六腑氣寒,谷食不轉(zhuǎn)。
在下管下一寸,臍上一寸。若是水病,灸之大良。日灸七壯至四百壯。主腹腫不能食,腸堅腹痛,胃脹不調(diào),堅硬。主水腫。主痛繞臍中沖胸不得息。
在臍下二寸。女子不灸(原注∶又名利機、精露、丹田、命門、端田)。灸二七壯至一百壯。
主腹痛堅硬,婦人因產(chǎn)惡露不止,遂成結(jié)塊;崩中、斷緒,灸亦良。大便難,并大便閉塞,氣結(jié),心堅滿。及小腹堅痛引陰中,不得小便,并小腹中拘急。及腹中滿,暴痛汗出,并水脹、水氣行皮中,小腹皮敦敦然,小便黃,氣滿不欲食,谷入不化。及嘔吐,并賁豚上氣,小腹疝氣游行五臟,疝繞臍沖胸不得息,疝積。及二丸騫。
(原注∶又名神闕)。主泄利不止,小兒奶利不絕。灸百壯,小兒五壯至七壯。主腹大繞臍痛,水腫鼓脹,腸中鳴狀如水聲,久冷傷憊。
在臍下一寸。日灸三七壯至七百壯止(原注∶又名橫戶)。主臍下熱,小便赤,氣痛狀如刀攪,作塊狀如覆杯,婦人斷緒,月事不調(diào),帶下崩中,因產(chǎn)后惡露不止,繞臍冷痛,五臟游氣。主臍下KT痛,寒疝。
在臍下一寸半(原注∶又名脖映)。(灸五壯)。主臟氣虛憊,一切氣疾。主少腹疝氣游行五臟,腹中切痛,及驚不得臥。主冷氣沖心,女婦惡露不止,繞臍痛,氣結(jié)成塊狀如覆杯,小便赤澀。
在臍下三寸。灸三十壯,十日灸三百壯止(原注∶又名次關(guān)、下紀)。主臍下KT痛,小便赤淋不覺遺瀝,小便處痛,狀如散火,尿如血色;臍下積血,狀如覆杯,婦人帶下,因產(chǎn)惡露不止,斷緒,產(chǎn)道及脅下脹。及小腹熱而偏痛,寒氣入腹。及石淋,臍下三十六疾,不得小便。及傷中尿血,胞轉(zhuǎn)氣淋。又主小便數(shù),及泄痢不止,小便滿,石水。及賁豚氣入小腹,暴疝痛,身熱頭痛,進退往來。
在臍下四寸(原注∶又名玉泉、氣源)。日灸三七壯,至三百壯止。主淋,小便赤,尿道痛,臍下結(jié)塊如覆杯,婦人因產(chǎn)得惡露不止,遂成疝瘕;或因月事不調(diào),血結(jié)成塊,拘攣腹疝,月水不下,乳余疾,絕子,陰癢,子門不端,小腹苦寒,賁豚搶心,饑不能食,腹脹,經(jīng)閉不通,小便不利,及失精。及主恍惚尸厥,煩痛。及主小腹積聚,堅之如石,及饑不能食。
在橫骨之上,中極下一寸,毛際陷中(原注∶又名屈骨)。(灸三壯)。主小腹脹,血癃,小便難。
主疝,小腹痛,婦人赤白帶下。
在大便前、小便后,兩陰間(原注∶又名屏翳)。(灸三壯)。主陰頭寒。主痔,與陰相通者死;陰中諸病,前后相引痛,不得大小便,女子經(jīng)不通,男子陰端寒,沖心。
(公元 1359 年)元.滑壽(伯仁)著。一卷。以浮、沉、遲、數(shù)、滑、澀六脈為綱,論述脈象及辨脈之法,甚有心得。
《諸病源候論》(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著。五十卷。 共分 67 門、1720 節(jié),詳載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狀。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在臆前蔽骨下五分。禁不灸。
在鳩尾下一寸。日灸七壯至七七壯。主心中煩悶,熱病,胸中痰飲,息賁唾血,風(fēng)癲浪言,或作鳥鳴聲,不能食,無心力;凡心痛有數(shù)種,冷痛,蛔蟲心痛;蠱毒,霍亂,不識人,及腹中滿、暴痛,汗出,及手清、臂不舉。
在巨闕下一寸,去鳩骨三寸。日灸二七壯至一百壯止。不差,更倍之。主心中熱煩,賁豚氣,脹滿不能食,霍亂,心痛不可眠臥,嘔利,心風(fēng)驚悸,心中悶,發(fā)噦,伏梁氣狀如覆杯,及風(fēng)癇熱痛,宜可瀉之。主身熱、汗不出。主三蟲多涎。
在上管下一寸(原注∶又名太倉、上紀)。胃之募。日灸二七壯,至四百壯止。主心不能食,反胃,霍亂,心痛,熱溫瘧,天行傷寒;因讀書得奔豚氣,心下伏梁如覆杯,冷氣,腹中熱;喜渴涎出,是蛔,以手聚而按之堅將。及腹脹不通,疰,大便堅,憂思損傷,氣積聚腹中甚痛,作膿腫往來上下,及脅下堅痛。及鼻間焦臭,頭熱,鼻鼽衄。及主寒中、傷飽,食飲不化。及目黃、振寒。及沖疝,冒死不知人。治背與心相控而痛,飲水過多,喘脹。
在中管下一寸二分。不通灸。
在建里下一寸。日灸二七壯至二百壯止。主腹胃不調(diào),腹內(nèi)痛不能食,腸堅腹痛,胃脹癖塊,脈厥厥動,日漸瘦羸,六腑氣寒,谷食不轉(zhuǎn)。
在下管下一寸,臍上一寸。若是水病,灸之大良。日灸七壯至四百壯。主腹腫不能食,腸堅腹痛,胃脹不調(diào),堅硬。主水腫。主痛繞臍中沖胸不得息。
在臍下二寸。女子不灸(原注∶又名利機、精露、丹田、命門、端田)。灸二七壯至一百壯。
主腹痛堅硬,婦人因產(chǎn)惡露不止,遂成結(jié)塊;崩中、斷緒,灸亦良。大便難,并大便閉塞,氣結(jié),心堅滿。及小腹堅痛引陰中,不得小便,并小腹中拘急。及腹中滿,暴痛汗出,并水脹、水氣行皮中,小腹皮敦敦然,小便黃,氣滿不欲食,谷入不化。及嘔吐,并賁豚上氣,小腹疝氣游行五臟,疝繞臍沖胸不得息,疝積。及二丸騫。
(原注∶又名神闕)。主泄利不止,小兒奶利不絕。灸百壯,小兒五壯至七壯。主腹大繞臍痛,水腫鼓脹,腸中鳴狀如水聲,久冷傷憊。
在臍下一寸。日灸三七壯至七百壯止(原注∶又名橫戶)。主臍下熱,小便赤,氣痛狀如刀攪,作塊狀如覆杯,婦人斷緒,月事不調(diào),帶下崩中,因產(chǎn)后惡露不止,繞臍冷痛,五臟游氣。主臍下KT痛,寒疝。
在臍下一寸半(原注∶又名脖映)。(灸五壯)。主臟氣虛憊,一切氣疾。主少腹疝氣游行五臟,腹中切痛,及驚不得臥。主冷氣沖心,女婦惡露不止,繞臍痛,氣結(jié)成塊狀如覆杯,小便赤澀。
在臍下三寸。灸三十壯,十日灸三百壯止(原注∶又名次關(guān)、下紀)。主臍下KT痛,小便赤淋不覺遺瀝,小便處痛,狀如散火,尿如血色;臍下積血,狀如覆杯,婦人帶下,因產(chǎn)惡露不止,斷緒,產(chǎn)道及脅下脹。及小腹熱而偏痛,寒氣入腹。及石淋,臍下三十六疾,不得小便。及傷中尿血,胞轉(zhuǎn)氣淋。又主小便數(shù),及泄痢不止,小便滿,石水。及賁豚氣入小腹,暴疝痛,身熱頭痛,進退往來。
在臍下四寸(原注∶又名玉泉、氣源)。日灸三七壯,至三百壯止。主淋,小便赤,尿道痛,臍下結(jié)塊如覆杯,婦人因產(chǎn)得惡露不止,遂成疝瘕;或因月事不調(diào),血結(jié)成塊,拘攣腹疝,月水不下,乳余疾,絕子,陰癢,子門不端,小腹苦寒,賁豚搶心,饑不能食,腹脹,經(jīng)閉不通,小便不利,及失精。及主恍惚尸厥,煩痛。及主小腹積聚,堅之如石,及饑不能食。
在橫骨之上,中極下一寸,毛際陷中(原注∶又名屈骨)。(灸三壯)。主小腹脹,血癃,小便難。
主疝,小腹痛,婦人赤白帶下。
在大便前、小便后,兩陰間(原注∶又名屏翳)。(灸三壯)。主陰頭寒。主痔,與陰相通者死;陰中諸病,前后相引痛,不得大小便,女子經(jīng)不通,男子陰端寒,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