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西方子明堂灸經(jīng)》 足少陽膽經(jīng)十五穴

    作者: 不詳

    在足小趾次趾之端,去爪甲如韭葉。灸三壯。主脅痛,咳逆不得息,手足煩熱,汗不出,四肢轉(zhuǎn)筋,癰疽,頭痛,心煩,喉痹,舌強(qiáng),口干,肘不可舉,卒聾不聞人語。

    在足小趾次趾二歧骨間本節(jié)前陷中。灸三壯。主胸脅支滿,寒熱汗不出,目外赤,目眩,頷痛,引耳嘈嘈無所聞;瘧,足痛,腋下腫,馬刀,婦人小腹堅(jiān)痛,月水不通,乳腫潰,胸中寒如風(fēng)狀,頭眩,兩頰痛。

    在足小趾次趾本節(jié)間陷中,去俠溪一寸。不灸。

    在足小趾次趾本節(jié)后間陷中,去俠溪一寸五分。灸三壯。主胸中滿,缺盆中、腋下腫,馬刀瘍,善嚙頰,天牖中腫,淫濼,酸,目眩,枕骨、頷厭、懸顱痛,灑淅振寒;婦人月事不利,季脅支滿,乳癰;心痛,周痹,痛無常處,氣喘不能行;瘧,瘧日西發(fā);大風(fēng)目痛,髀中痛,不得行,足外使痛,身痹,洗淅振寒;小兒驚癇,反視。

    在足外踝下如前陷中,去臨泣三寸。灸三壯。主胸脅滿痛不得息,久瘧振寒,腋下痛,痿厥,坐不能起,髀樞中痛,目生翳膜,腿酸轉(zhuǎn)筋,卒疝、小腹堅(jiān),寒熱頸腫,瘧振寒,腕不收,目不明。

    在外踝上三寸,太陽前,少陽后筋骨間(原注∶灸三壯)。主痿厥風(fēng)痹,頭重痛,外廉骨痛,四肢不舉,螈,風(fēng)痹不仁,時(shí)有寒熱。

    在足外踝上三寸動(dòng)脈中。灸五壯。(原注∶又名絕骨)。主心腹脹滿,胃中熱,不嗜食,膝痛,筋攣,足不收履,坐不能起,五淋,濕痹,流腫,筋急,螈,脛痛,小兒腹?jié)M,不能食飲,四肢不舉,風(fēng)勞身重。

    在足外踝上四寸,輔骨前,絕骨端,如前三分,去丘墟七寸。灸三壯。主腰溶溶如坐水中,膝下膚重,筋痛,諸節(jié)盡痛,痛無常處,腋下腫,馬刀,喉痹,膝酸,風(fēng)痹不仁,腰痛不可以顧,腰痛如錐居其中,腫痛不可以咳,咳則筋縮急,諸節(jié)痛,寒熱脅痛。

    在足外踝上五寸。灸五壯。主身解寒,淫濼酸,不能久立,與陽輔治病同法;熱病汗不出,卒狂;虛則痿痹,坐不能起,實(shí)則足熱,膝痛,身體不仁,善嚙頰,腹足清,寒熱,膝痛脛熱不能行,手足偏小。

    在足外踝上六寸??删娜龎选V髂w痛痿痹,胸脅脹滿,頸項(xiàng)痛,惡風(fēng)寒,癲疾。

    在足外踝上七寸,斜屬足三陽肉分之間(原注∶又名別陽)。主寒厥,驚狂,喉痹,胸滿,面腫,寒痹,膝不收,寒熱。

    在膝下一寸外廉陷中。《銅人》云在外踝上七寸。又以蹲坐取之。日可灸七壯至七七壯。主膝伸不能屈,冷痹,腳下不仁,偏風(fēng),半身不遂,腳冷無血色,頭痛,寒熱,口苦,嗌仲介介,頭面腫,胸脅柱滿,心中怵惕恐如人捕。

    在陽陵泉上三寸,犢鼻外陷中。不可灸。

    在髀骨外,膝上五寸分肉間陷中。不可灸。

    在髀樞中,側(cè)臥,伸下足、屈上足取之。灸五十壯。主風(fēng)濕痹,風(fēng)疹,偏風(fēng),半身不遂,腰胯痛,不得轉(zhuǎn)側(cè)。治胸脅痛無常處,腰脅相引急痛,髀樞中痛不可舉,脛痛不可屈伸,脛痹不仁,髀不仁。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