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醫(yī)眼科學(xué)》 十一、補益藥

    凡能補益正氣,治療虛證的藥物,稱為補益藥。

    虛證一般分為氣虛、陽虛、血虛、陰虛四類。補益藥也可根據(jù)其作用和應(yīng)用范圍的不同而分為補氣藥、補陽藥、補血藥、補陰藥四類。

    人體氣血陰陽有著相互依存、相互轉(zhuǎn)化的關(guān)系。氣虛和陽虛主要表現(xiàn)為機體活動能力的衰退,陽虛者多兼有氣虛,而氣虛者每易導(dǎo)致陽虛,血虛和陰虛主要表現(xiàn)為體內(nèi)精血津液的耗損,陰虛者可兼血虛,而血虛者可致陰虛。因此補氣藥和補陽藥,補血藥和補陰藥往往相須為用。若為氣血兩虧或陰陽俱虛者,則須氣血兼顧或陰陽并補。

    (一)補氣藥

    凡具有補氣功能,能治療氣虛證的藥物,稱為補氣藥。

    氣虛是指機體活動能力不足,氣虛目病主要表現(xiàn)為胞瞼下垂,無力抬舉,黑睛陷翳久不平復(fù),目無神彩,視力疲勞,眼內(nèi)出血,晶珠混濁,青盲內(nèi)障等。全身癥可見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語聲低微,食少便溏,舌淡脈弱等。

    臨床上,應(yīng)根據(jù)氣虛證的不同兼證選用適當(dāng)?shù)难a氣藥。如兼有陰虛或陽虛者,應(yīng)與補陰藥或補陽藥同用。由于“氣能生血”,“氣能攝血”,因此有時在補血、止血時加入補氣藥。

    109.人參

    功效:大補元氣,益陰生津,聰耳明目。

    應(yīng)用:

    (1)用于氣虛所致的暴盲、目昏,上瞼下垂等。常與白術(shù)、菟絲子等配伍。如《審視瑤函》用獨參湯治療元氣離脫所致暴盲。

    (2)用于氣虛不能攝血所致的眼部各種出血,尤宜于眼底出血,或反復(fù)不止者??膳c白術(shù)、墨旱蓮等配伍。

    (3)用于肺氣虛弱所致的視網(wǎng)膜脫離。常與五味子、麥冬配伍,如生脈散。

    110.黃芪

    功效:補氣升陽,托毒生肌,利水消腫。

    應(yīng)用:

    (1)用于氣虛所致黑睛生翳灰白凹陷,目昏目痛,上瞼下垂等。常與白術(shù)、升麻等配伍。

    (2)用于胞瞼癰瘡久潰,不能生肌斂口;或癰瘡久不潰破等。常與當(dāng)歸、川芎、皂刺等同用。

    (3)用于氣虛失運,水濕停聚所引起的目胞浮腫,黃斑水腫等。可與白術(shù)、茯苓配伍。

    111.白術(shù)

    功效:補氣健脾,燥濕利水。

    應(yīng)用:

    (1)用于氣虛所引起的目力減退,上瞼下垂等。常與黃芪、升麻等配伍。

    (2)用于脾失健運所致疳積上目等,常與黨參、山藥、扁豆等配伍。

    (3)用于脾失運化,水濕停留所致的目胞浮腫、白睛腫脹、黃斑水腫等。常與黨參、茯苓伍用。

    112.五味子

    功效:益氣生津,補腎明目,收汗,止淚。

    應(yīng)用:

    (1)用于肺氣虛衰所引起的視衣脫離。常與人參、麥冬配伍。

    (2)用于腎氣虛弱所致的目昏眼花,無時淚下,瞳神散大等。與菟絲子、枸杞子配伍。

    (二)補血藥

    凡能補血,用于治療血虛證的藥物稱為補血藥。

    血虛證主要由生化不足或失血過多所致,血虛眼病為目失血養(yǎng)所致胞瞼、白睛血絡(luò)淡紅不鮮,目睛干澀,不耐久視或視物不清,目睛隱脹,目癢時作等。全身癥可見面色蒼白,唇舌色淡,頭暈?zāi)垦?,心悸怔忡,月?jīng)量少等。

    血虛與陰虛關(guān)系十分密切,血虛往往導(dǎo)致陰虛,故補血藥常與補陰藥同用。因“氣能生血”,故補血藥又常與補氣藥同用。

    補血藥性多粘膩,妨礙運化。故凡濕阻中焦,脘腹脹滿,食少便溏者,不宜用。

    113.當(dāng)歸

    功效:補血潤燥,活血止痛。

    應(yīng)用:

    (1)用于血虛所致的目眩,頭目空痛,視力減退,流淚癥,目癢及風(fēng)牽偏視等。常與熟地黃、白芍配伍。

    (2)用于目內(nèi)外出血屬血虛血滯者。常與墨旱蓮、赤芍、川芎等配伍。

    (3)用于胞瞼紅腫疼痛,赤膜下垂等,可與紅花、蒲公英、黃芩等同用。

    114.熟地黃

    功效:養(yǎng)血滋陰,補精益髓。

    應(yīng)用:

    (1)用于肝腎虧損所引起的視物昏花,蚊蠅飛舞,視瞻昏渺,近視,遠視,圓翳內(nèi)障等。常與枸杞子、菊花等配伍,如杞菊地黃丸。

    (2)用于血虛所致的頭暈?zāi)垦?,宿翳,目癢等。常與當(dāng)歸、白芍配伍,如四物湯。

    115.阿膠

    功效:補血止血,滋陰潤肺。

    應(yīng)用:

    (1)用于血虛眩暈,視物模糊等。多與當(dāng)歸、熟地黃等配伍。

    (2)用于虛證所引起的目內(nèi)出血,反復(fù)發(fā)作者。常與墨旱蓮、血余炭等同用。

    116.枸杞子

    功效:滋陰養(yǎng)血,補益肝腎,益精明目。

    應(yīng)用:用于肝腎虧損,精血不能上濟于目所致的視物昏花,蚊蠅飛舞,青盲及冷淚長流等。本晶為滋補肝腎、益精明目之良藥,凡肝腎陰虛諸證,均可應(yīng)用。常與熟地黃、山茱萸、菊花等配伍,如杞菊地黃丸。

    117.椿實子

    功效:滋補肝腎,明目利尿。

    應(yīng)用:

    (1)用于肝腎虛損所致的目昏視瞻,蚊蠅飛舞,青盲等。常與枸杞子、菟絲子等配伍,如駐景丸加減方(《銀海精微》)。

    (2)用于胞瞼浮腫,視網(wǎng)膜黃斑水腫等??膳c茯苓、山藥等同用。

    118.桑椹

    功效:滋陰補血,生津潤腸。

    應(yīng)用:

    (1)用于陰血虧虛之眩暈、目暗、能近怯遠、能遠怯近等??膳c枸杞子、楮實子、熟地黃等伍用。

    (2)用于消渴所致目內(nèi)出血,日久不散,或反復(fù)發(fā)作者??膳c麥冬、石斛、楮實子等共用。

    (三)補陰藥

    凡具有滋養(yǎng)陰液、生津潤燥功效,能治療陰虛證的藥物稱為補陰藥。

    陰虛證包括肺陰虛、胃陰虛、肝陰虛、腎陰虛等。陰虛目病主要表現(xiàn)為目珠干澀,白睛隱隱微赤,黑睛邊緣隱翳或星點云翳乍隱乍現(xiàn),瞳神干缺,圓翳內(nèi)障,視瞻昏渺等,一般兼有口燥咽干,心煩失眠,潮熱盜汗,苔少脈細等全身癥狀。

    陰虛每易致火旺、陽亢、血燥、氣虛等,故補陰藥常與清熱降火藥、潛陽藥、補血藥、益氣藥等同用。

    補陰藥大多甘寒滋膩,故凡脾虛胃弱,痰濕內(nèi)阻,腹?jié)M便溏者不宜使用。

    119.麥冬

    功效:養(yǎng)陰清熱,生津潤肺。

    應(yīng)用:

    (1)用于陰虛所致的視物不明,目睛干澀,圓翳內(nèi)障等,常與天冬、石斛、沙參等配伍。

    (2)用于陰虛肺燥所引起的白睛溢血,紅赤,眵干者,常與沙參、桑白皮等同用。

    120、沙參

    功效:清肺養(yǎng)陰,益胃生津。

    應(yīng)用:

    (1)用于陰虛所致的眼目干澀,視物不清等。常與麥冬、天花粉、石斛等配伍。

    (2)用于消渴陰虛津虧所致目病,或老年久患目病,陰津虧損者。常與麥冬、玉竹等同用。

    121.石斛

    功效:養(yǎng)陰清熱,生津明目。

    應(yīng)用:

    (1)用于熱病傷津或胃陰不足所致的視物不明,目睛干澀不爽,白睛赤絲難消,金疳反復(fù)不愈等,常與地黃、麥冬、天花粉等配伍。

    (2)用于肝腎陰虛之圓翳內(nèi)障、視力減退、云霧移睛、近覷等,常與熟地黃、菟絲子、枸杞子、決明子等同用,如石斛夜光丸。

    122.女貞子

    功效:滋養(yǎng)肝腎,清熱明目,止淚。

    應(yīng)用:

    (1)用于肝腎陰虛所致的視物昏花,頭暈?zāi)垦5?。常與楮實子、枸杞子配伍。

    (2)用于肝腎虛損所致的目昏淚出。

    123.龜板

    功效:滋陰潛陽,補心益腎。

    應(yīng)用:

    (1)用于陰虛陽亢所致頭暈?zāi)垦?,可與石決明、菊花等配伍。

    (2)用于腎陰虧損所致的視物昏暗,青盲等,可與枸杞子、楮實子等配伍。

    124.鱉甲

    功效:滋陰潛陽,軟堅散結(jié)。

    應(yīng)用:

    (1)用于陰虛陽亢所致頭暈?zāi)垦5???膳c龜板、石決明等配伍。;

    (2)用于陰虛火旺所引起的眼底出血,可配伍阿膠、墨旱蓮等。

    (3)用于胞生痰核、眼底增殖瘢痕等。常與海藻、昆布、浙貝等同用。

    (四)補陽藥

    凡能扶助人體陽氣,可以治療陽虛證的藥物稱為補陽藥。

    陽虛證包括心陽虛、脾陽虛、腎陽虛等。陽虛目病主要表現(xiàn)為目昏視暗,能近怯遠,胞濕如珠,冷淚長流,青盲等,可兼有畏寒肢冷、腰膝酸軟,陽痿遺尿,宮冷不孕,白帶清稀,脈沉苔白等全身癥狀。

    由于機體陰陽、臟腑間存在著密切關(guān)系,在臨床上,補陽藥常與溫里藥、補肝腎藥、補脾氣、補肺氣之類藥物配伍。

    補陽藥性多溫燥,每易傷陰助火,故陰虛火旺以及實證而陽不虛者忌用。

    125.鹿茸

    功效:補腎陽,益精血,強筋骨。

    應(yīng)用:用于腎陽虧虛或精血不足所致的目昏視暗、胞虛如球、冷淚長流等??膳c菟絲子、枸杞子、人參、熟地黃等配伍。

    126.補骨脂

    功效:補腎壯陽,溫脾止瀉。

    應(yīng)用:用于腎陽不足所致的目昏視暗,胞瞼、白睛虛白水腫,兼有陽痿,遺精,尿頻等。常與菟絲子、枸杞子配伍。

    127.淫羊藿

    功效:補陽益陰,祛風(fēng)除濕。

    應(yīng)用:

    (1)用于肝腎虧損所致的視衣水腫、滲出,視物不清,變形易色,睛珠混濁,神膏液化等。常與巴戟天、肉蓯蓉等藥配用。

    (2)用于風(fēng)濕痹痛,瞳神干缺,火疳反復(fù)不愈,不耐久視等,常與威靈仙、桑寄生等配伍.

    128.巴戟天

    功效:補腎壯陽,強筋健骨,溫通止淚。

    應(yīng)用:用于腎陽虛衰所致的視物不明,云霧移睛,冷淚長流等。可與肉蓯蓉、菟絲子、枸杞子等配伍。

    129.山茱萸

    功效:補益肝腎,固精明目,止淚。

    應(yīng)用:用于肝腎不足所致的目昏冷淚,青盲等。本晶補益肝腎,既能補精,又可助陽。

    用于肝腎陰虛,常與熟地黃、山藥、澤瀉等配伍;用于腎陽不足,可與菟絲子、補骨脂等配伍。

    130、覆盆子

    功效:益腎,固精,縮尿,明目。

    應(yīng)用:用于肝腎陰虛所致自暗不明,青盲雀目,不耐久視,神膏混濁,云霧移睛等。常與楮實子、女貞子、熟地黃、菟絲子等配用。

    131.菟絲子

    功效:補陽益陰,養(yǎng)肝明目。

    應(yīng)用:

    (1)用于肝腎虧損所致目暗不明,迎風(fēng)冷淚,翳膜難消等。常與楮實子、枸杞子、五味子等配用,如駐景丸加減方。

    (2)用于治療腎虛陽氣不足,目昏暗不能遠視,常與山萸肉、白茯苓配伍,如菟絲子丸。

    132.紫河車

    功效:補精養(yǎng)血,益氣。

    應(yīng)用:用于腎氣不足,精血衰少所致的目昏,青盲,常與菟絲子、枸杞子、楮實子配伍,如駐景丸加減方。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