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查古籍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zé)岵W(xué)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fēng)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一、年老豐肥之人,承暑冒熱,腹內(nèi)火燒,遍身汗流,心中焦渴。忽遇冰雪冷漿,盡力而飲,承涼而睡,久而停滯。秋來,不瘧則痢。
一、年老豐肥之人,不可騎馬,恐有墜墮。宜別置乘座器具,穩(wěn)當(dāng)無失。
一、老人目暗耳聾,腎水衰而心火盛也。若峻補(bǔ)之,則腎水彌涸,心火彌茂。
一、老人腎虛無力,夜多小溲。腎主足,腎水虛而火不下,故足痿。心火上乘肺而不入脬囊,故夜多小溲。若峻補(bǔ)之,則火益上行,脬囊亦寒矣。
一、老人喘嗽,火乘肺也。若溫補(bǔ)之,則甚。峻補(bǔ)之,則危。
一、老人臟腑結(jié)燥,大便秘澀,可頻服豬羊血,或葵菜血臟羹,皆能疏利。
一、老人,可常服杏湯;杏仁板兒,炒熟,麻子、芝麻作湯服之。亦能通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