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舌本赤色,若津津如常,邪尚在表。若見白苔而滑,邪在半表半里,見黃苔而干燥,熱已入于里。見黑苔有二∶如黑而焦裂硬刺者,為火極似炭之熱;苔如黑而有水,軟潤而滑者,為水來克火之寒苔。又藍色為白色之變,主寒。紫色為紅色之變,主熱。此傷寒證辨法也。凡舌腫脹,舌焦干,舌生芒刺,舌苔黃燥,皆主熱。舌白潤,舌黑滑,皆主寒。舌硬,舌強,舌卷,舌短縮,皆主危候。又舌出數(shù)寸者死,沿邊缺陷如鋸齒者不治。
作者:太平惠民和劑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豐年間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陳師文等撰。十卷。收集當時醫(yī)家及民間常用有效方劑,劑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當時的配方手冊。
《湯頭歌訣》(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著。一卷。按照《醫(yī)方集解》分門,把方劑的組成主治等編成歌訣,以便記誦運用。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舌本赤色,若津津如常,邪尚在表。若見白苔而滑,邪在半表半里,見黃苔而干燥,熱已入于里。見黑苔有二∶如黑而焦裂硬刺者,為火極似炭之熱;苔如黑而有水,軟潤而滑者,為水來克火之寒苔。又藍色為白色之變,主寒。紫色為紅色之變,主熱。此傷寒證辨法也。凡舌腫脹,舌焦干,舌生芒刺,舌苔黃燥,皆主熱。舌白潤,舌黑滑,皆主寒。舌硬,舌強,舌卷,舌短縮,皆主危候。又舌出數(shù)寸者死,沿邊缺陷如鋸齒者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