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學(xué)綱目》 胎動不安

    作者: 樓英

    〔《大》〕妊娠胎動不安者,由沖任經(jīng)虛,受胎不實也。亦有飲酒房室過度,損動不安者;有誤擊,觸而胎動者;有喜怒,氣宇不舒,傷于心肝,觸動血脈者;有信醫(yī)宜服暖補(bǔ),反為藥所害者;有因母病而胎動者,但治母病,其胎自安;有胎不堅固,動及母疾,但當(dāng)安胎,其母自愈。

    永固孕丸

    地黃 川芎 黃芩(各五分) 歸身尾 人參 白芍 陳皮(各一錢) 白術(shù)(一錢半) 甘草(三錢)黃柏(些) 桑上羊食藤(七葉,圓者) 糯米(半升)

    上 咀,煎服。

    〔仲〕妊娠宜常服,當(dāng)歸散主之。

    當(dāng)歸黃芩 芍藥 芎 (各一兩) 白術(shù)(半斤)

    上五味,杵為散,酒飲服方寸匕,日再服。妊娠常服即易產(chǎn),胎無苦疾。產(chǎn)后百病悉主之。

    妊娠養(yǎng)胎,白術(shù)散主之。

    白術(shù) 芎 (各四錢) 蜀椒(三錢,去汗) 牡蠣( ,二分)

    上四味,杵為散,酒服一錢匕,日三服,夜一服。但苦痛,加芍藥;心下毒痛,倍加芎 ;心煩痛,吐不能飲食,加細(xì)辛一兩,半夏大者二十枚;服后若嘔,以醋醬水服之,后不解者,小麥汁飲之;以后渴者,大麥粥服之。病雖愈,服之勿置。

    〔《肘》〕胎動不安。取苧根如足大指者一尺, 咀,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渣服。(一方有生姜五片。丹溪云∶苧根大能補(bǔ)陰而行滯血。)

    〔《大》〕銀苧酒(方見前胎漏條。)

    治胎動不安。好銀煮水,著蔥白作羹,食之佳。

    治妊娠二三月,上至八九個月,胎動不安,腹痛,已有所下方。

    艾葉 阿膠(炒) 當(dāng)歸 川芎(各三兩) 甘草(一兩)

    上細(xì)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渣,內(nèi)膠令烊,分三服,日三。

    〔云〕立效散 治婦人胎動不安,如重物所墜,冷如冰。(即佛手散,方見眩門。)

    〔《大》〕縮砂散 治胎動不安,墮在須臾者,神效。(方見毒物傷胎。)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戴思恭
  • 《湯頭歌訣》(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著。一卷。按照《醫(yī)方集解》分門,把方劑的組成主治等編成歌訣,以便記誦運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進(jìn)之、海藏)撰。三卷。依據(jù)《內(nèi)經(jīng)》有關(guān)藥理的論述,以及張潔古《珍珠囊》和李杲《 藥類法象》、《用藥心法》等,對于藥物的氣味陰陽、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較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龔居中
  • 作者:
    李子毅、
  • 作者:
    閔純璽
  • 作者:
    張曜孫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