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綱目》 芍藥

    「釋名」將離、梨食、白芍、余容、延。白者名金芍藥,赤者名木芍藥。

    「氣味」(根)苦、平、無毒。

    「主治」

    1、腹中虛痛。用白芍藥三錢、炙甘草一,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溫服。夏月加黃芩五分,惡寒加肉桂一錢,冬月大寒再加桂一錢。

    2、骨痛。用芍藥二分、虎骨一兩,炙后研細,裝入布袋放在酒三升中泡五天。每次飲酒三合,一天三次。

    3、腳氣腫痛。用芍藥六兩、甘草一兩,共研為末,白開水送下。

    4、消渴。用白芍藥、甘草,等分為末。每用一錢,水煎服。一日服三次。有特效。

    5、鼻血不止。用芍藥研細,每服兩匙,水送下。

    6、鼻血、咯血。用白芍藥一兩、犀角末二錢半,共研細,新水沖服一茶匙。血止為限。

    7、崩中下血(小腹痛)。用芍藥一兩(炒黃)、柏圳六兩(微炒)。每服二兩,加水一升,煮成六合。又方:將上方中的兩味藥,共研為末。每服二錢,酒送下。

    8、月經不停。用白芍藥、香附子、熟艾葉各一錢半,水煎服。

    9、赤白帶長期不愈。用白芍藥三兩、干姜半兩,銼碎黃,搗成末。每服二匙,空心服,水送下。一天服二次。又方:芍藥炒黑,研為末,酒送服。

    10、刀傷。用白芍藥一兩,熬黃,研細。每服二錢,酒或米湯送下。同時可用藥末敷傷處。

    11、木舌腫滿。用赤芍藥、甘草煎水熱漱。

    12、魚骨鯁喉。用白芍藥嚼細咽汁。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