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方論》 砂丸

    作者: 費伯雄

    砂 巴豆(去油) 三棱 干姜 白芷五錢 木香 青皮 胡椒二錢五分 大黃 干漆(炒)一兩 檳榔 肉豆蔻一個

    為末。釅醋二升,煮巴豆五、七沸再下三棱、大黃末同煎五、七沸,入 砂,熬成膏,和諸藥杵丸綠豆大,每五丸姜湯下。

    凡積聚之成,多由陽虛氣弱。陽分虛則不能化濁,而陰氣日凝;氣分弱則不能和營,而血脈閉塞。種種積聚,由此而成。施治之法,當以通陽理氣為第一義。若但用攻劫峻劑,吾見其立敗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
  • 作者:
  • (公元 341? )晉、葛洪(稚川)著。八卷。用簡易的處方和易得的藥物,在倉促發(fā)病時可以應(yīng)用。經(jīng)梁.陶弘景增補,金.楊用道又加附方。

    作者:
  • 作者:
  •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繩》。

    作者:
    王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