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方集宜》 病源

    作者: 丁毅

    經曰冬傷于寒春必病溫此言感時氣不即發(fā)藏于肌膚腠理之間至春夏遇觸動而發(fā)也且如傷寒傷風乃是邪氣自外而入先表病而里和故身熱拘急鼻塞而口不渴也溫熱之病乃邪氣自內發(fā)故身熱頭痛鼻不塞而口渴也傷寒之邪循經而入以漸而深治分三陽三陰表里寒熱審無一毫之差方可施治若溫熱之病自內而出不過發(fā)攻表中里三者之熱而已其用藥必以清涼解毒之劑或有時行溫疫之邪參而治之可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進之、海藏)撰。三卷。依據(jù)《內經》有關藥理的論述,以及張潔古《珍珠囊》和李杲《 藥類法象》、《用藥心法》等,對于藥物的氣味陰陽、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較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龔居中
  • 作者:
    李子毅、
  • 作者:
    閔純璽
  • 作者:
    張曜孫
  • 作者:
    ?
  • 作者:
    王泰林
  • (公元 605 ~ 617 年)隋.楊上善編注。

    原三十卷。已殘缺,現(xiàn)存國內本為二十三卷。是《黃帝內經》的一種早期傳本的注本。

    關于本書的成書年代,有人根據(jù)卷首原題楊上善的頭銜系唐代官職,以及書中個別字避唐諱,因疑楊為唐人,為唐代著作。但此說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見。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