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方集解》 四君子湯

    作者: 汪昂

    治一切陽虛氣弱,脾衰肺損,飲食少思,體瘦面黃,皮聚毛落,脈來細(xì)軟(脾者,萬物之母也,肺者,氣之母也,脾胃一虛,肺氣先絕。脾不健運(yùn),故飲食少思;飲食減少,則營衛(wèi)無所人參白術(shù)(土炒)茯苓(二錢)甘草(一錢。)姜三片棗二枚,煎。

    此手足太陰、足陽明藥也。人參甘溫,大補(bǔ)元?dú)?,為君;白術(shù)苦溫,燥脾補(bǔ)氣,為臣;茯苓受蔭故本方加陳皮,名異功散(錢氏)∶調(diào)理脾胃。再加半夏,名六君子湯∶治氣虛有痰,脾虛鼓虛寒胃痛,或腹痛泄瀉。六君子加麥冬、竹瀝∶治四肢不舉(脾主四肢)。六君子加柴胡、葛根、黃芩、白棗煎,名四獸氣相搏,發(fā)為之劑。本方加不遂,在右者屬氣虛治脾虛肌熱,泄瀉,虛熱作治消渴不能食。本方除人參,加方。本方除茯苓,加干姜,名四陰陽未辨,姑與服之,若陽厥便六神散(陳無擇∶)治小兒表熱去后又發(fā)熱者(世醫(yī)到此,盡不能曉,或再用涼藥,或再解表,或謂不治。此表里俱虛,氣不歸元,煎,和其胃氣,則收陽歸內(nèi),而身涼矣。

    名八珍湯∶治心肺虛損,氣血兩虛(心主血,為肌膚(血?dú)獬?,然后肌肉長。)若傷之重者,真陰四物之中,又加黃以助陽固表,加肉桂以引火歸元補(bǔ)勿一瀉之,此湯是也)。十全大補(bǔ)去川芎,加陳皮,名悸,筋惕肉,或汗出不止,及下后下利不止,身體疼痛。

    眩悸惕之證;陽明宜下,下多亡陰,故有下利身痛之證。)十活、附子、杜仲、牛膝,名大防風(fēng)湯∶治鶴膝風(fēng)。

更多中醫(yī)書籍
  • (公元 1808 年)清.錢秀昌著。六卷。首繪各種體表,骨度和傷科器具圖,次敘金瘡論治、治傷法論、跌打損傷內(nèi)治癥等不同傷病治療三十六則,再次為治傷湯頭歌括和附錄各家 秘方。

    作者:
    錢潢
  • 作者:
    吳謙
  • 作者:
  • 作者:
    史堪
  •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yùn)》《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作者:
  •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yùn)》《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作者:
  • 《圣濟(jì)總錄》(公元 1117 年)宋.太醫(yī)院編。二百卷。分 66 門,每門又分若干病證,闡述病因病理,詳述治法方藥,是北宋時期搜方較多的醫(yī)學(xué)全書。

    作者:
  • 作者:
    孫一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