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中風暴仆,痰涎壅盛,氣閉不通,先開其關,令微吐稀涎,續(xù)進他藥(不可令大吐,醒皂角(四挺去皮弦,炙)白礬(一兩。為末。)溫水調下五分?;蚣愚继J(藜蘆能吐風痰,此足太陰、厥陰藥也。吳鶴皋曰∶清陽在上,濁陰在下,天冠地履,無暴仆也;若濁邪逆上,則清陽失位而倒置矣,故令人暴仆。所以痰涎壅塞者,風盛氣涌使然也。經(jīng)曰∶病發(fā)于不泄,也。
攣急攻盡張子和加藜蘆、常山、甘草,名常山散∶吐瘧痰(甘草合常山必吐)。本方加雄黃、藜蘆,
(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黃帝內經(jīng)素問》、《靈樞經(jīng)》分類編次為 12 類,390 條,條理分明。附圖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獨到之見。
《類證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著。采輯清代中葉以前的醫(yī)家著作,對于溫病、報病、婦科、外科各證,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證侯和不同治法。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治中風暴仆,痰涎壅盛,氣閉不通,先開其關,令微吐稀涎,續(xù)進他藥(不可令大吐,醒皂角(四挺去皮弦,炙)白礬(一兩。為末。)溫水調下五分?;蚣愚继J(藜蘆能吐風痰,此足太陰、厥陰藥也。吳鶴皋曰∶清陽在上,濁陰在下,天冠地履,無暴仆也;若濁邪逆上,則清陽失位而倒置矣,故令人暴仆。所以痰涎壅塞者,風盛氣涌使然也。經(jīng)曰∶病發(fā)于不泄,也。
攣急攻盡張子和加藜蘆、常山、甘草,名常山散∶吐瘧痰(甘草合常山必吐)。本方加雄黃、藜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