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方集解》 人參益胃湯

    作者: 汪昂

    治勞役飲食不節(jié),內(nèi)障目?。▋?nèi)障者,睛里昏暗,與不病之眼無異,唯瞳人內(nèi)有隱隱青白者。李東垣曰∶五臟六腑之精氣,皆稟受于脾胃,而上貫于目。脾者,諸陰之首也,目者,血氣之宗也,故脾虛則五臟之精氣皆失所司,不能歸明于目矣。心者,君火也,主神,宜靜而安,相火代行其令;相火者,包絡(luò)也,主百脈,皆榮于目,既勞役運動,勢乃妄行,及因邪氣所并,則損其血脈,故諸病生焉。醫(yī)者不理脾胃及養(yǎng)血安神,治標不治本,不明至理也)。

    黃人參(一兩)甘草(炙,八錢)白芍藥(炒)黃柏(酒炒四次,三錢,)蔓荊子(此足太陰、陽明藥也。參、、甘草大補中氣,以強脾胃;蔓荊升清陽而通九竅,白芍入厥陰而和榮血(目得血而能視),黃柏除濕熱而滋腎水(腎水足則目明),使精氣足而清陽升,則臟腑和而障翳退矣(樓全善曰∶治目不明,氣虛而未脫,可于參中微加連柏;若氣已脫,連柏等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