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在共軛二烯烴中,最簡單、最重要的是1,3-丁二烯。
1,2-丁二烯
在1,3-丁二烯分子中,兩個C=C的鍵長為0.137nm,比一般的烯烴分子中的C=C的鍵長(0.133nm)長,而C(2)-C(3)鍵長為0.146nm,它比一般的烷烴分子中的C-C的鍵長(0.154nm)短,這種現(xiàn)象叫做鍵長的平均化。
在1,3-丁二烯分子中,四個碳原子都是以sp2雜化軌道形成C-Cσ鍵。由于sp2雜化軌道的共平面性,所有的σ鍵都在同一平面內(nèi)。此外,每個碳原子還留下一個未參與雜化的p 軌道,它們的對稱軸都垂直于σ鍵所在的平面,因而它們彼此互相平行(圖11-2)。1,3-丁二烯的C-2與C-3的p軌道也是重疊的,這種重疊雖然不象C-1和C-2或C-3和C-4軌道之間重疊程度那樣大,但它已具有部分雙鍵性質(zhì)。在這種情況下,這四個p軌道相互平行重疊(圖11-3),使四個p電子不是分別在原來的兩個定域的π軌道中,而是分布在四個碳原子之間,即發(fā)生離域,形成了包括四個碳原子及四個π電子的體系。這種體系叫做共軛體系,這種鍵稱為共軛π鍵。
圖11-2 1,3-丁二烯分子中p軌道的重疊
圖11-3 1,3-丁二烯分子中共軛π鍵
像1,3-丁二烯這樣的共軛體系是由兩個π鍵組成,故稱π-π共軛。由于共軛π鍵的形成,體系的能量降低,故共軛體系比相應的非共軛體系穩(wěn)定。共軛體系有以下幾個特點:(1)形成共軛體系的原子必須在同一個平面上;(2)必須有可以實現(xiàn)平行重疊的p軌道,還要有一定數(shù)量的供成鍵用的p電子;(3)鍵長的平均化;(4)共軛體系較穩(wěn)定等等。
通過對1,3-丁二烯分子結(jié)構(gòu)的分析,可知在共軛體系中,原子間的相互影響與誘導效應有本質(zhì)上的不同。共軛體系中,由于π電子的運動范圍遍及整個共軛體系。因此在受到極性試劑的進攻時,其影響可以通過π電子的運動迅速地傳遞到整個共軛體系。由于共軛體系的存在而引起的這種分子內(nèi)原子間的相互影響叫做共軛效應。
《醫(yī)貫》(公元 1687 年)明.趙獻可(養(yǎng)葵)著。六卷。發(fā)明《薛立齋醫(yī)案》之說,以命門真火、真水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論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樁怍《醫(yī)貫貶》予以批評。
《醫(yī)門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著。六卷。依風、寒、暑、濕、燥、火六氣及諸雜證而分門別類。每門分論、法、律三項。論是總論病證,法是治療法則,律是指出醫(yī)生在治療上的過失。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在共軛二烯烴中,最簡單、最重要的是1,3-丁二烯。
1,2-丁二烯
在1,3-丁二烯分子中,兩個C=C的鍵長為0.137nm,比一般的烯烴分子中的C=C的鍵長(0.133nm)長,而C(2)-C(3)鍵長為0.146nm,它比一般的烷烴分子中的C-C的鍵長(0.154nm)短,這種現(xiàn)象叫做鍵長的平均化。
在1,3-丁二烯分子中,四個碳原子都是以sp2雜化軌道形成C-Cσ鍵。由于sp2雜化軌道的共平面性,所有的σ鍵都在同一平面內(nèi)。此外,每個碳原子還留下一個未參與雜化的p 軌道,它們的對稱軸都垂直于σ鍵所在的平面,因而它們彼此互相平行(圖11-2)。1,3-丁二烯的C-2與C-3的p軌道也是重疊的,這種重疊雖然不象C-1和C-2或C-3和C-4軌道之間重疊程度那樣大,但它已具有部分雙鍵性質(zhì)。在這種情況下,這四個p軌道相互平行重疊(圖11-3),使四個p電子不是分別在原來的兩個定域的π軌道中,而是分布在四個碳原子之間,即發(fā)生離域,形成了包括四個碳原子及四個π電子的體系。這種體系叫做共軛體系,這種鍵稱為共軛π鍵。
圖11-2 1,3-丁二烯分子中p軌道的重疊
圖11-3 1,3-丁二烯分子中共軛π鍵
像1,3-丁二烯這樣的共軛體系是由兩個π鍵組成,故稱π-π共軛。由于共軛π鍵的形成,體系的能量降低,故共軛體系比相應的非共軛體系穩(wěn)定。共軛體系有以下幾個特點:(1)形成共軛體系的原子必須在同一個平面上;(2)必須有可以實現(xiàn)平行重疊的p軌道,還要有一定數(shù)量的供成鍵用的p電子;(3)鍵長的平均化;(4)共軛體系較穩(wěn)定等等。
通過對1,3-丁二烯分子結(jié)構(gòu)的分析,可知在共軛體系中,原子間的相互影響與誘導效應有本質(zhì)上的不同。共軛體系中,由于π電子的運動范圍遍及整個共軛體系。因此在受到極性試劑的進攻時,其影響可以通過π電子的運動迅速地傳遞到整個共軛體系。由于共軛體系的存在而引起的這種分子內(nèi)原子間的相互影響叫做共軛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