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赤芍(一兩) 生地(三兩) 柴胡 黃芩 秦艽(各五錢) 蜜丸,烏梅湯空心下三十丸。
□
柴胡(半斤) 黃芩 人參 甘草 生姜(各三兩) 半夏(半升,洗) 大棗(二十枚) 上七味,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即前方加山梔、牡丹皮。)
桂枝(去粗皮,一兩六錢六分羨) 芍藥 生姜(切) 甘草(炙) 麻黃(各一兩,去節(jié)) 大棗(四枚) 杏仁(二十四枚,湯浸,去皮尖及雙仁者)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溫服六合。
大黃(酒煨,大便利勿用) 黃連(酒炒) 黃芩(酒炒) 甘草(炙) 桔梗(各二錢) 柴胡 升麻 連翹當(dāng)歸身(各一錢) 上 咀,作一服,水二鐘,煎至一鐘,去滓,食后溫服。忌酒濕面大料物,及生冷硬物。
黃 鱉甲 當(dāng)歸(炒,各一兩) 桂心 白芍 續(xù)斷 川芎 牛膝 蓯蓉 沉香 柏子仁 枳殼(各六錢半) 五味子 熟地(各半兩)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米飲下,食后。
《傷寒明理論》(公元 1156 年)金.成無己著。三卷。對(duì)于《傷寒論》的 50 個(gè)證作了分析此較。 附方論一卷,論仲景方 20 首的方義。
(公元 219 年)漢.張機(jī)(仲景)著。十六卷。總結(jié)三世紀(jì)以前的臨床經(jīng)驗(yàn),包括治療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在辨證施治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晉前已散失。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赤芍(一兩) 生地(三兩) 柴胡 黃芩 秦艽(各五錢) 蜜丸,烏梅湯空心下三十丸。
□
柴胡(半斤) 黃芩 人參 甘草 生姜(各三兩) 半夏(半升,洗) 大棗(二十枚) 上七味,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
(即前方加山梔、牡丹皮。)
□
桂枝(去粗皮,一兩六錢六分羨) 芍藥 生姜(切) 甘草(炙) 麻黃(各一兩,去節(jié)) 大棗(四枚) 杏仁(二十四枚,湯浸,去皮尖及雙仁者)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溫服六合。
□
大黃(酒煨,大便利勿用) 黃連(酒炒) 黃芩(酒炒) 甘草(炙) 桔梗(各二錢) 柴胡 升麻 連翹當(dāng)歸身(各一錢) 上 咀,作一服,水二鐘,煎至一鐘,去滓,食后溫服。忌酒濕面大料物,及生冷硬物。
□
黃 鱉甲 當(dāng)歸(炒,各一兩) 桂心 白芍 續(xù)斷 川芎 牛膝 蓯蓉 沉香 柏子仁 枳殼(各六錢半) 五味子 熟地(各半兩)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米飲下,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