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綱目》 豕

    「釋名」豬、豚、加(一指公豬)、志(指母豬)。

    「氣味」加豬肉:酸、冷、無毒(一般豬肉:苦、微寒、有小毒。)豬油:甘、微寒、無毒。豬肝:苦、溫、無毒。

    「主治」

    母豬蹄:

    1、婦女無乳。用母豬蹄一具,加水二斗煮成五、六升飲服?;蚣油ú萘忠嗫伞S址剑河媚肛i蹄四枚,加水二斗,煮成一斗,放入土瓜根、通草、漏蘆各三兩,再煮至六升,去渣,加蔥、豉作粥或湯吃。如身覺熱并有微汗即為有效。乳若不通,可再次服藥。

    2、癰疽發(fā)背。用母豬蹄一雙、通草六分,棉裹煮湯吃。

    豬膽:

    1、時(shí)瀉時(shí)止。久而不愈。用黃連末、黃蘗末各一兩,以豬膽煮熟,和末為丸,如綠豆大。每取適量,米湯送服。此方名“二圣丸”

    2、赤白痢。臘月收集豬膽百個(gè),都裝入黑豆,加麝香少許,陰干,每取五、七粒,研為末,生姜湯調(diào)服。

    3、小便不通。用豬膽一個(gè),熱酒和服。

    4、消渴不通。用雄豬膽五個(gè)、天花粉一兩,同煎,調(diào)成丸子,如芡子大。每取二丸,含中咽汁。一天二次。

    5、疔瘡惡腫。用豬膽風(fēng)干,和生蔥搗爛,敷患處。

    6、目翳、目盲。取豬用文火煎稠,調(diào)成丸子,如黍米大。每納一粒放眼中,有效。

    7、目赤腫痛。用豬膽汁一枚,和鹽碌五分點(diǎn)眼。

    8、湯火傷瘡。用豬膽調(diào)黃蘗末涂搽。

    豬脬:

    1、夢(mèng)中遺尿。用豬脬洗凈,炙過吃下。

    2、產(chǎn)后遺尿。用豬脬、豬肚各一個(gè),以糯米半升放入脬內(nèi),然后將脬放入肚內(nèi),加五味煮食。

    3、疝氣墜痛。用豬脬一個(gè),洗凈,放入小茄香、大茴香、破故紙、川棟子等分,將脬填滿,再加青鹽一塊,扎定。酒煮熟,吃脬留藥。藥再焙過,搗丸服下。

    4、陰莖生瘡。用豬脬一個(gè)連尿去一半留一半,在煅紅的磚上焙干,研為末,加入黃丹一錢,調(diào)勻敷瘡上。三、五次即愈。敷藥前,患處須用蔥椒湯洗凈。

    豬胰:

    1、肺氣咳嗽。用豬胰一具,苦酒煮食,不過二服可見效。

    2、拔去去翳。用豬胰子五錢、蕤仁五分、青鹽一錢,共搗為泥。每取少許點(diǎn)眼,取下翳膜為效。

    3、赤白癜風(fēng)。用豬胰一具,酒浸一時(shí),飯上蒸熟吃下。不過十具即見效。

    4、手足皸裂。用酒泡豬胰洗擦。

    豬腎;

    1、腎虛遺精。用豬腎一枚,切開去膜,填入附子末一錢,濕紙裹好,煨熟,空心吃下,并飲酒一杯。不過三、五服,即見效。

    2、腎虛陽萎。用閹豬腎一對(duì),切片,同枸杞葉半斤,加豉汁一碗,椒、鹽適量,一起煮湯吃。

    3、腎虛腰痛。用豬腰子一個(gè),切片,以椒、鹽淹去腥水,加杜仲末三錢,包在荷葉中煨食,酒送下。

    4、老人耳聾。用豬腎一對(duì),去膜,切小,以粳米二合、蔥白二根、薤白七根、人參二分、防風(fēng)一分,同煮粥吃。

    5、突患腫滿。用豬腎破開,填入甘遂末一錢,紙裹好,煨熟吃下。以小便通暢為效,否則須再服。

    6、突然咳嗽。用豬腎二枚、干姜三兩,加水七升,煮至二升,飲服取汗。

    7、久泄不止。用豬腎一個(gè),破開,加放骨碎補(bǔ)末,煨熟吃下。極效。

    8、赤白痢,腰痛。用豬腎二枚,研爛,加入陳皮、椒、醬作餛飩,空心時(shí)吃下。

    9、赤白帶。常用豬腎炙食。

    10、崩中漏下。治方同上。

    11、產(chǎn)后虛汗、發(fā)熱、肢體疼痛(此病亦名蓐勞)。用豬腎一對(duì),切小,粳米半合,加椒、鹽、蔥白煮粥吃。又方:用豬腎同蔥、豉一起作湯吃。

    豬肝:

    1、休息痢。用閹豬肝一具,切成片,杏仁(炒)一兩,同放入鍋內(nèi),加童便二升,文火煎干,取食。一天食一次。

    2、浮腫脹滿。用豬肝一具,洗凈切小,加蔥、豉、姜、椒、炙食或煮湯吃。

    3、水腫尿澀。取豬尖三塊、綠豆四撮、陳倉(cāng)米一合,同水煮粥吃,毒從小便排出。

    4、肝熱目赤。用豬肝一具,切薄,水洗凈,調(diào)五味吃。

    5、打擊青腫。炙豬肝貼痛處。

    豬油:

    1、赤白帶。煉豬油三合、酒五合,煎開,一次服下。

    2、大小便不通,用豬油、姜汁各二升,微火上煎至二升,加酒五合同煎,分次服。

    3、上氣咳嗽。用豬油四兩,煮開多次,切小,和醬醋吃下。

    4、手足皸破。用豬脂化熱酒中擦洗。

    5、口瘡塞咽。用豬油、白蜜各一斤,黃連末一兩,合煎取汁、熬濃。每服棗大一團(tuán),一天服五次。

    6、瘰疬。用豬油淹生地黃,煮開六、七次,涂患處。

    加豬肉:

    1、小兒刮腸痢疾(噤口閉目)。用精豬肉一兩,切片,炙香。以膩粉末半錢鋪上令食,若聞香味,即可進(jìn)食。

    2、上氣咳嗽。用豬肉切成短條,豬油煎熟吃下。

    3、破傷風(fēng)腫。取新殺的豬肉,乘熱割下小片貼患處。連換三片,即可消腫。

    4、打傷青腫。炙豬肉貼上。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柯琴
  • 作者:
  • 作者:
  • 作者:
    王肯堂
  •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yùn)》《四圣懸樞》《長(zhǎng)沙藥解》《玉楸藥解》

    作者:
  • 《傷寒貫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涇)著。八卷。根據(jù)病證治法的不同,把《傷寒論》條文重編為正治法、權(quán)變法、斡旋法、救逆法、類病法、明辨法、雜治法等類。

    作者:
  • 作者:
    柯琴
  •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廣生)著。四卷。首論癰疽的脈、因、癥、治、次依人體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種外科疾患的辨證處方。擴(kuò)充了外科的治療范圍,豐富了外科的治療方法。

    作者:
    趙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