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幼科證治準繩》 耳

    作者: 王肯堂

    巢氏云,耳宗脈之所聚,腎氣之所通,小兒腎臟盛而有熱者,熱氣上沖于耳,津液壅結,即生膿汁,亦有因沐浴水入耳內,而不傾瀝令盡,水濕停積,搏于血氣,蘊結成熱,亦令膿汁出,皆為之耳,久不瘥即變成聾也。

    〔張渙〕

    紅藍花散

    治耳久不瘥。

    紅藍花(洗,焙干)黃柏(銼。各一兩)烏魚骨黃芩(各半兩)以上搗羅為細末,吹用雄黃(水磨,細研,半兩)麝香(一分,研細)上件,都研勻細。以綿纏藥,塞耳中,日再換。

    〔田氏〕

    紅玉散

    治小兒膿耳。

    枯白礬干胭脂麝香(各一錢)上同研勻。先以綿裹杖子捻凈,摻之。

    〔湯氏〕

    龍黃散

    治小兒停耳,汁出不止。

    枯白礬龍骨末黃丹(炒。各半兩)麝香(一錢)上同研細。先以綿杖子榐膿水盡,用散一字半分,為兩處吹入耳內,日二次。

    〔丹〕停耳,硫黃末敷之,日一夜一,妙。

    《秘要》用蛐灰末吹入立效,有瘡者敷之。(孫真人方同)薛氏云∶諸外治方,但可治腑證之輕者,若系肝經(jīng)風熱血燥等證,必根據(jù)前方論內服合宜之藥,外用此以收膿濕,亦無不可,若專泥攻而失內治,誤矣。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