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經(jīng)解》 貝母

    作者: 葉桂

    氣平.味辛.無毒.主傷寒煩熱.淋瀝邪氣.疝瘕.喉痹.乳難.金瘡.風痙.(去心糯米炒)

    貝母氣平.稟天秋平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辛無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陽明燥金大腸經(jīng).氣味降多于升.陰也.其主傷寒煩熱者.傷寒有五.風寒濕熱溫.而風與熱.乃陽盛之癥.陽盛所以煩熱也.貝母氣平則清.味辛潤散.故主之也.淋瀝者膀胱有熱也.邪氣者熱邪之氣也.膀胱以氣化為主.貝母味辛潤肺.肺乃主氣之臟.肺化則氣潤及于州都.小便通而不淋瀝矣.其主疝瘕者.肺氣不治.則不能通調(diào)水道.下輸膀胱.因而濕熱之邪.聚結(jié)成疝成瘕.貝母氣平.可以通調(diào)水道.味辛可以散熱結(jié)也.大腸之脈.其正者上循咽喉.火發(fā)于標.乃患喉痹.痹者閉也.其主之者.味辛氣平.能解大腸之熱結(jié)也.肺乃津液之腑.主乳難者.味辛能潤.潤則乳自通也.肺主皮毛.味辛氣平.則肺潤而皮毛理.可愈金瘡也.風痙者.風濕流于關(guān)節(jié).致血不能養(yǎng)筋而筋急也.貝母味辛.辛則散風濕而潤血.且貝母入肺.肺潤則水道通而津液足.所以風濕逐而筋脈舒也.

    【制方】

    貝母、姜汁丸.治憂郁不伸.同濃樸丸.化痰降氣.同知母、牡蠣末.豬蹄湯調(diào)服.治乳汁不下.專末.治吐血衄血.吹鼻中.治吹乳作痛.同知母、前胡、麥冬、葛根、甘草.治傷寒煩熱.同陳皮、前胡、石膏、知母、麥冬、竹瀝.治痰瘧.同白芷、白蒺藜.治郁癥乳癰.

更多中醫(yī)書籍
  •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作者:
  • 作者:
    陳念祖
  • 作者:
    周揚俊
  • 作者:
    元簡
  • 北宋.王洙錄傳《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zhèn)?、中卷論雜病、下卷載其方、并療婦人。

    作者:
  • 作者:
    尤怡
  • 作者:
    尤怡
  • (公元 219 年)漢.張機(仲景)著。三卷。

    北宋.王洙錄傳《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zhèn)?、中卷論雜病、下卷載其方、并療婦人。林億取《金匱玉函要略方》的雜病和有關(guān)的附方, 編為《金匱要略方論》。 內(nèi)容包括內(nèi)科雜病、婦科、急救、飲食禁忌等 25 篇,計 262 方。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