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甘苦。性平。一云寒。無毒。正稟天寒初之氣以生。得地之陰精獨濃。降也陰也。
地黃、貝母為使。
【主治】主諸暴風(fēng)濕偏痹。強骨髓。殺三蟲。去伏尸。(本經(jīng))保定肺氣。去寒熱。利小便。
風(fēng)。除去風(fēng)熱煩【歸經(jīng)】入肺腎二經(jīng)。為除虛熱潤燥痰之品。(兼瀉劑去肺腎虛熱要藥清金降火益水)【前論】嘉謨曰。腎主津。燥則凝而為痰。得潤劑。則痰化。所謂治痰之本也。仲淳曰。
痰冬惡癥出【禁忌】經(jīng)疏曰。胃虛無熱。及瀉者。均忌。
【炮制】雷公曰。凡使。酒蒸曬干。或烘干用。
(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靈樞經(jīng)》分類編次為 12 類,390 條,條理分明。附圖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獨到之見。
《類證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著。采輯清代中葉以前的醫(yī)家著作,對于溫病、報病、婦科、外科各證,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證侯和不同治法。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味甘苦。性平。一云寒。無毒。正稟天寒初之氣以生。得地之陰精獨濃。降也陰也。
地黃、貝母為使。
【主治】主諸暴風(fēng)濕偏痹。強骨髓。殺三蟲。去伏尸。(本經(jīng))保定肺氣。去寒熱。利小便。
風(fēng)。除去風(fēng)熱煩【歸經(jīng)】入肺腎二經(jīng)。為除虛熱潤燥痰之品。(兼瀉劑去肺腎虛熱要藥清金降火益水)【前論】嘉謨曰。腎主津。燥則凝而為痰。得潤劑。則痰化。所謂治痰之本也。仲淳曰。
痰冬惡癥出【禁忌】經(jīng)疏曰。胃虛無熱。及瀉者。均忌。
【炮制】雷公曰。凡使。酒蒸曬干。或烘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