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證治準繩·幼科》 壯熱

    作者: 王肯堂

    壯熱者,一向不止,由血氣壅實,五臟生熱,蒸熨于內(nèi)則眠臥不安,精神恍忽,熏發(fā)于外則表里俱熱,煩躁喘粗,甚則發(fā)驚癇也。輕劑,火府丹、地黃煎。重劑、雙解飲、七寶散、大黃樸硝湯。

    地黃煎治小兒壯熱煩心,眠臥不安。

    生地黃(汁一升) 白沙蜜(三合) 酥(三合) 生門冬(汁三合)

    上,重湯煮至成膏,每服數(shù)匙。

    火府丹治小兒壯熱。

    生地黃 木通 甘草 黃芩上,水一鐘,煎服。

    金蓮飲子治小兒蘊積壯熱,赤眼口瘡,心煩躁悶,咽干多渴,潮熱不止。

    防風 甘草(炙)連翹 柴胡(去蘆) 山梔子(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用水六分,煎至三分,食后服。

    黃龍湯治發(fā)熱不退,或寒熱往來。

    柴胡(五錢) 黃芩(炒) 甘草(炙。各二錢) 赤芍藥(三錢)

    上,每服一錢,姜棗水煎。

    牛黃膏治壯熱,咽喉涎響,或不省人事,或左右手偏搐,或唇口眼鼻顫動,此熱涎內(nèi)蓄,風邪外感也,宜急服之。

    蝎尾(四十九枚) 巴豆肉(去油膜,一錢半) 梅花腦(半匙) 辰砂(研,二錢) 郁金(三錢,皂角水煮) 牛黃(少許) 麝香(一匙)

    上為末。每服一匙,蜜水調(diào)下。量兒虛實用之。

    梔子仁湯治陽毒壯熱,百節(jié)疼痛,下后熱不退者。

    梔子仁(酒炒) 赤芍藥 大青 知母(各一兩) 升麻 黃芩(酒炒) 石膏(各二兩)柴胡(一兩半) 甘草(五錢) 杏仁(二兩,浸,去皮,麩炒微黃)

    上,每服三錢,生姜三片,水煎服。

    六物黃芩湯治壯熱腹大短氣,往來寒熱,飲食不化。

    黃芩(酒炒) 大青 甘草(炙) 麥門冬(去心) 石膏(各半兩) 桂(一錢)

    上,每服一二錢,水煎服。

    五物人參飲治壯熱咳嗽,心腹脹滿。

    人參 甘草(各半兩) 麥門冬(去心) 生地黃(各一兩半) 茅根(半握)

    上,每服二三錢,水煎服。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