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證治準繩·幼科》 宿食

    作者: 王肯堂

    錢氏云∶吐瀉,乳不化,傷食也,宜下之。馮承務子五歲,吐瀉壯熱,不思食飲。錢氏見目中黑睛少而白睛多,面色 白,曰此子必多病,面色 白者神怯也,黑睛少者腎虛也,黑睛屬水,本怯而虛,故多病也,縱長成,必肌膚不壯,不奈寒暑,易虛易實,脾胃亦怯,更不可縱恣酒欲,若不保養(yǎng),不過壯年也,面上常無精神光澤者,如婦人之失血也,今吐利不食壯熱者,傷食也。又虛怯不可下,下之,虛入肺則嗽,入心則驚,入脾則瀉,入腎則益虛,但宜以消積丸磨化之,為微有食也。如傷甚,則可下,不下則成癖也。若實食在內,亦可下也,下畢,補脾必愈,隨其虛實,無不效者?!苍冲X氏曰∶吐乳瀉黃,是傷熱乳,吐乳瀉青,是傷冷乳,皆當下之,此迎奪之法也。不若傷熱者用五苓散以導其逆,傷冷者用理中湯以溫其中,自然平復。脾經積滯未除,再為飲食所傷,不吐則瀉,不瀉則吐,宜以三棱散化積,守胃散和中。

    〔丹〕小兒吐瀉黃膽。

    三棱 蓬術 陳皮 青皮 神曲 麥芽 黃連 甘草 白術 茯苓上為細末。生姜燈心湯調服。傷乳食吐瀉加山楂。時氣吐瀉加滑石。發(fā)熱加薄荷。

    消積丸治小兒吐瀉,大便酸臭。

    丁香(九個) 砂仁(十二個) 巴豆(二個) 烏梅肉(二個)

    上為末。面糊丸,綠豆大。溫水送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