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蒙筌》 治療用氣味

    作者: 陳嘉謨

    治療貴方藥合宜,方藥在氣味善用。氣者,天也。氣有四∶溫?zé)嵴咛熘?yáng),寒涼者天之陰。陽(yáng)則升,陰則降。味者,地也。味有六∶辛、甘、淡者,地之陽(yáng);酸、苦、咸者,地之陰。陽(yáng)則浮,陰則沉。有使氣者,有使味者,有氣味俱使者,有先使氣后使味者,有先使味后使氣者,不可一例而拘。有一藥兩味,或三味者;有一藥一氣,或二氣者。熱者多,寒者少,寒不為之寒;寒者多,熱者少,熱不為之熱?;蚝疅岣靼攵蓽?,或溫多而成熱,或涼多而成寒,不可一途而取。又或寒熱各半,晝服之,則從熱之屬而升;夜服之,則從寒之屬而降。至于晴日則從熱,陰雨則從寒。所從求類,變化猶不一也。仍升而使之降,須其抑也;沉甘緩也,其行之也上。苦瀉也,其行之也下。

    酸收也,其性縮。咸軟也,其性舒。上下、舒縮、橫直之不同如此,合而用之,其相應(yīng)也。

    正猶鼓掌成聲,沃水成沸。二物相合,象在其間也。有志活人者,宜于是而取法。

更多中醫(yī)書(shū)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