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醫(yī)疾病預測》 第一節(jié) 概述

    衰老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祖國醫(yī)學認為人的衰老與腎、心的關系最為相關。如《素問·上古天真論篇》曰:“腎氣衰,發(fā)墮齒槁”“腎臟衰,形體皆極”,“腎氣盛,齒更發(fā)長”“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說明腎氣與人體生長發(fā)育、生殖衰老皆有密切關系,因此腎虧是導致人體衰老的主要因素?!秲冉?jīng)》認為人的自然壽命應是百歲,與現(xiàn)代科學測定認為人的壽命與120歲極為相近。開始衰老的年歲,《內經(jīng)》皆認為從40歲開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鹅`樞·天年》曰:“四十歲……腠理始疏,榮華頹落,發(fā)頗斑白?!薄端貑枴ど瞎盘煺嬲撈吩唬骸拔灏耍ㄋ氖畾q),腎氣衰,發(fā)墮齒槁”。

    中醫(yī)十分重視腎精耗竭與衰老的關系,如《素問·上古天真論篇》說:“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矣?!敝饕獧C制在于氣化功能的減弱和導致全身陰陽的失調,從而使體內臟腑精氣神失卻平衡,終于從精衰發(fā)展為氣衰,最后導致神衰、形壞而老死。從西醫(yī)的角度來看。腎衰除關系著細胞的分裂、氧化外,尤其關系著內分泌的失調和免疫功能的降低。腎為先天之本,遺傳基因與腎的關系最大,核酸的調節(jié)也與腎相關,皆可以說明之。

    衰老與心也甚為相關,心在人體的重要功能如《內經(jīng)》說:“心者,君主之官也……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yǎng)生則殃”。(《素問·靈蘭秘典論》)心主身之血脈,心氣虛血脈運行無力,血流緩滯為心血管的病變及臟腑衰老提供了病理基礎。腎精的保養(yǎng)為防衰老的第一要義,然而心對精的藏瀉有著直接影響,如朱丹溪說:“主閉藏者腎,司疏泄者肝,二臟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屬于心,心,君火也,為物感則動,心動則火亦動,動則精自走”(《雜病源流犀燭·遺泄源流》)。心的狀況決定著腎氣的盛衰,從而也影響著衰老的速度和程度。

    另一方面,心藏神,為君主之官,主宰著人體的精神情志活動,如心神失調,導致神衰,神衰又易引起形衰,故心神對衰老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如《靈樞·邪客》說:“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臟堅固,弗能容也,容之則心傷,心傷則神去,神去則死矣”。

    衰老與脾的關系也很密切,脾為后天之本,脾的運化關系著升清降濁過程,從而影響著生機的存亡,所謂“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保ā端貑枴ち⒅即笳摗罚ò毎拇x及生命渣滓的清除問題)。故《內經(jīng)》極為強調胃氣的存亡與生命機能的關系,如曰:“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闭f明胃氣對生命機能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對衰老的早遲也起著決定性意義。

    衰老與肝也甚為攸關,肝主升發(fā)、疏泄,肝氣的充旺影響著氣血的通達,并對生機起著重要的振奮作用。如肝氣不充失于疏泄,導致氣血怫郁、生機萎頹,則早衰來臨,故五臟之中,肝氣是最早衰老的臟器。如《靈樞·天年》把肝氣衰列為五臟衰之首,臨床上,有慢性肝病的人,都往往有早衰的現(xiàn)象,皆足以說明之。

    衰老與肺也很有關連,肺主一身之氣,司陽氣的敷布及宗氣的推動作用,肺氣充則生機旺盛,肺氣虛則氣布無力,氣化無以進行,故肺氣的盛衰影響著人體的生命機能狀況。肺又是主治節(jié)的器官,對人體的氣化過程起著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如肺氣虛則氣化無力,肺失治節(jié)則人體生理功能失于和協(xié),故早衰來臨。

    由上觀之,五臟的功能減退皆可導致早衰,從現(xiàn)代醫(yī)學的角度來看,如肺衰則少氣,導致細胞氧化、代謝功能減退;心衰則失神,產(chǎn)生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紊亂,失其主宰作用,以及微循環(huán)功能的障礙;肝衰失其生發(fā)疏泄,而使酶系統(tǒng)的激活作用,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調節(jié)作用失司等等皆為早衰的因素,尤其脾腎二者為先后二天之本,影響著人體的造血系統(tǒng)及內分泌系統(tǒng),故此二者的盛衰對人體衰老的早、遲有著決定性意義。

    現(xiàn)代科學及現(xiàn)代醫(yī)學對衰老機制的認識:

    人的自然壽數(shù),根據(jù)巴風學說認為:“動物,特別是哺乳動物的自然壽命,約相當它完成生長期的5~7倍”,人的性成熟期為14~15歲,因此,人的最高壽命應為110~150歲左右。美國學者,海弗利克氏據(jù)細胞分裂次數(shù),判斷人可活到120歲?!饵S帝內經(jīng)》上古天真篇亦提出人的壽數(shù),起碼應為百年。然而,有生必有死,衰老是無法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生命一旦出現(xiàn)便開始了向死亡的轉化,人從十多歲起衰老便悄悄地開始了,衰老并非疾病,但亦與疾病不無關系,是生理與病理的錯綜復雜過程。

    過去認為衰老的機制主要是細胞的衰老,細胞衰老是導致整體衰老的根本原因。細胞分裂50次便達到極限,只要專門化細胞分裂接近終點,整體衰老便宣告來臨。但目前對這一觀點已持疑意,已有學者證實了細胞分裂并不存在極限。衰老的主要機制究竟是什么?目前尚無定論,但衰老是一個多環(huán)節(jié)的、綜合的、整體性的生物學過程。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周巖
  • 作者:
    蔣介繁
  • 作者:
    陳其瑞
  • 作者:
    陳士鐸
  • 作者:
    汪讱庵
  • 作者:
    黃宮繡
  • 作者:
    張宗祥
  • (公元 1578 年)明.李時珍(東璧.瀕湖)著。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時間編成, 收載藥物 1892 種,附藥圖 1000 余幅,闡發(fā)藥物的性味、主治、用藥法則、產(chǎn)地、形態(tài)、采集、炮制 、方劑配伍等,并載附方 10000 余。 本書有韓、日、英、法、德等多種文 字的全譯本或節(jié)譯本。

    學術價值:

    集我國16世紀之前藥學成就之大成。被國外學者譽為中國之百科全書。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