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醫(yī)眼科備讀》 5.新制柴連湯(《秘傳眼科纂要》)

    新制柴連治翳障,荊防芩芍蔓荊嘗,

    木通甘梔龍膽草,瀉肝疏風效益彰。

    四順清涼功略同,龍膽三黃[4]羌柴防,

    車前生地芎歸芍,枳殼甘草木賊?! ?/p>

    瀉熱黃連藥不繁,升柴地芩龍膽藏。

    【組成】柴胡10g,黃連5g,黃芩10g,赤芍藥10g,蔓荊子10g,梔子10g,龍膽草5g,木通5g,甘草5g,荊芥5g,防風5g,水煎服。

    【功用】瀉肝火,祛風邪。

    【應用】單純皰疹性角膜炎、細菌性角膜炎、急性虹膜睫狀體炎等病屬肝經(jīng)風熱者。

    【附方】(1)四順清涼飲子(《審視瑤函》)當歸身10g,龍膽草5g(酒洗),黃芩10g,炙桑皮10g,車前子10g(包),生地黃15g,赤芍藥10g,枳殼5g,炙甘草5g,熟大黃10g,防風5g,川芎5g,炒黃連5g,木賊5g,羌活10g,柴胡10g,水煎,食遠服。功能清肝祛風,涼血退翳。應用于化膿性角膜炎,屬肝經(jīng)風熱,熱偏重者。

    (2)瀉熱黃連湯(《原機啟微》)黃連10g,(酒洗),生地黃15g(酒洗),龍膽草5g,升麻10g,黃芩10g(酒炒),柴胡10g(酒洗),水煎,午食前熱服。功能瀉肝祛風。 應用同新制柴連湯,風熱之邪較輕者。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