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752 年)唐.王燾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許多醫(yī)藥著作,編為 1104 門,載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醫(yī)著作之一。
《外科證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維德整理祖?zhèn)髅匦g(shù)及生平經(jīng)驗而成《外科全生集》。此書后經(jīng)清末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評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維德(l669—l749年)字洪緒,別號林屋散人,又號定定子,江蘇吳縣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學(xué)家。撰《外科證治全生集》。
味苦,氣大寒。味極濃。陰中之陰,降也。無毒。形同牛舌,產(chǎn)自蜀川。必得重實錦紋,勿用輕松朽黑。使黃芩一味,入陽明二經(jīng)。欲使上行,須資酒制。酒浸達(dá)巔頂上,酒洗至胃脘中。并載舟楫(桔梗)少停,仍緩國老(甘草)不墜。有斯佐助,才去病邪。如欲下行,務(wù)分緩速。欲速生使,投滾湯一泡便吞;欲緩熟宜,同諸藥久煎方服。入劑多寡,看人實虛。蓋性惟沉不浮,故用直走莫守。調(diào)中化食,霎時水谷利通;推陳致新,頃刻腸胃蕩滌。
奪土郁,無壅滯,定禍亂,建太平。因有峻烈威風(fēng),特加將軍名號。仍導(dǎo)瘀血,更滾頑痰。
破癥堅積聚止疼,敗癰疽熱毒消腫。勿服太過,下多亡陰。若研末雞清調(diào)稠,可敷上火瘡取效。
(謨)按∶大黃極寒,硫黃極熱。二黃氣味懸隔,何號將軍相同?蓋硫黃系至陽之精,大黃乃至陰之類。一能破邪歸正,挺出陽精;一能推陳致新,戡定禍亂。并有過乎諸藥之能,宜其同得居上之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