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蒙筌》 黃皮

    作者: 陳嘉謨

    味苦、微辛,氣寒。陰中之陽,降也。無毒。樹尚蜀產,皮宜夏收。擇內黃緊濃為憂,去外褐粗糙才制。先漬蜜水,日際曝干。次涂蜜糖,火邊炙燥。惡干漆,治三焦。二制則治上焦,單制則治中焦,不制則治下焦也。乃足少陰本藥,又足太陽引經。加黃耆湯中,使足膝氣力涌出,痿蹙即差;和蒼術散內,(即二妙散。)俾下焦?jié)駸嵘⑿校[脹易退。佐澤瀉利小便赤澀,配細辛擦舌頰紅瘡。(一方同青黛研細,入冰片少許,擦之亦效。)安虛噦蛔蟲,瀉隱伏龍火。解消渴,除骨蒸。補腎強陰,洗肝明目。腸風連下血者立效,熱痢先見膀胱中結熱。女人帶漏,亦可治之。檀桓,如苓結塊。療心腹百病,主長生神仙。不渴不饑,安魂定魄。

    (謨)按∶《內經》云∶腎苦燥,故腎停濕也。活人解毒湯,用黃 、黃連、黃芩、梔子,蓋梔子、黃芩入肺,黃連入心,黃 入腎,燥濕所歸,各隨其類而然也。上下內外,并可治之。積熱門中,誠為要藥。至今醫(yī)家,氣虛用四君子,血虛用四物,有痰用二陳,有熱用解毒,故常宗述而不易焉。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