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溫?zé)峤?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zé)岵≈?,以《?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zé)岵W(xué)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fēng)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味咸,氣寒。無毒。似生蟹形狀,出遠(yuǎn)??ぶ?。云∶是海蟹多年水 相著,化而為石也。風(fēng)潮飄出,人才得之。多夾粗石污泥,凡用去凈摩細(xì)。清水飛過,佐藥取功。點(diǎn)目中生翳腫疼,解腹內(nèi)中毒蠱脹。平癰掃疹,(用醋摩敷。)催生落胎。石蛇盤曲似蛇,但無首尾。內(nèi)雖與石蟹類同,不知何物所化。以左盤者為善,解金石毒極良。
石燕氣涼,亦與燕似。水煮汁服,治淋有功。婦人產(chǎn)難,兩手各把一枚立驗(yàn);病者消渴,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