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別名腎氣。屬足太陰脾經。足太陰、陰維之會。在腹中部,距臍中4寸。另說腹正中線旁開4.5寸(《針灸資生經》)。布有第十肋間神經及第十肋間動、靜脈。主治腹痛,泄瀉,便秘,痢疾,以及腸蛔蟲癥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冷廬醫(yī)話》(公元 1897 年)清.陸以湉(定圃)著。五卷。卷一論“醫(yī)范”“醫(yī)鑒”“慎疾”“保生”“求醫(yī)”“診法”“ 用藥”;卷二論古人今人,古書今書;卷三、四、五論病,推究每證的虛實原委,指出醫(yī)家的利弊。近人從陸氏《冷廬雜識》中摘出其論醫(yī)語作為補編 。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別名腎氣。屬足太陰脾經。足太陰、陰維之會。在腹中部,距臍中4寸。另說腹正中線旁開4.5寸(《針灸資生經》)。布有第十肋間神經及第十肋間動、靜脈。主治腹痛,泄瀉,便秘,痢疾,以及腸蛔蟲癥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